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大明英烈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猛然睁开了眼
不差,他不是在水里,是在一座小茅屋里,耳边还可以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至少这座茅屋是近水的。
茅屋里的摆设相当简陋,只有一张木桌一张床,他躺在床上,桌上放着-盏破油灯。
油灯点着,这就是刚才他觉得在他眼前晃动的光亮。
灯既然点着,想必这时候是晚上。
这么一间茅屋,这么一张床,这么一盏油灯,还该有个人,可是四下里静得很,听不见一点声息。
摸摸自己的头顶,还隐隐作痛。
摸摸自己的衣裳,居然完全是干的。
这是怎么回事儿?-
李德威挺腰就往上坐起,混身骨节酸疼,可是他毕竟还是坐起来了。’刚坐起,他马上觉得背后凉凉的,伸于一摸,不由一怔,前身衣裳全干了,背后的衣裳竟然还是湿的。
再扭头往床上看看,竟然也湿着一片。
刹时,他明白了,有人把他救到这儿来,可是没人给他换衣裳,硬是让茅屋里的热度“烤”干的,背部紧贴在床上“烤”不到所以还没干。
他明白是明白了,可是他也为之一惊,能止屋子里的热度“烤”干一片湿的衣裳,那非得白天有大太阳不可,那么现在是夜里,他经过了几个白天了?
桌上的抽灯不会自己点着,一定得有人点它它才会亮,那么那点灯的人呢?
定了定神,他试着问了一句:“有人在么?”
静悄悄的,没人答应。
他提高了声音又问了一句:“有人在么?”
仍然没听见任何动静?
人出去了,还是以为他没救吓跑了?
不管是为什么,总之这茅屋里没人应该是桌上这盏油灯点着以后的事。
都到了上灯的时候了,人会到哪儿去?
他忍不住下了床,人有点虚,头有点昏.可是他还站得住,能走。
他刚下地,桌上那盏油灯灯焰突然往下缩,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他抬眼一看,敢情灯油没了,一盏灯油没了,-盏灯里没了灯油,灯焰哪有不越来越小的道理,恐怕马上就要灭了。
可不是,想着想着那灯焰缩得跟豆一样,跳了一跳就灭了,刹时眼前一片漆黑。
对了,那人想必打油去了。
他缓缓举步走了出去。.
外头是间“堂屋”对面还有一个门,都没灯,外头有亮光,是月光,等到他目光传到那月光洒射外头的地下时,他心头猛地一震,怔住了。
门外那月光底下,黄土地上,躺着个人,上身粗布裤褂,卷着裤腿,穿着草鞋,年纪约在四十上下。
那个人胸前一处刀伤,由左肩斜下直到胸口;他混身是血,地上也是血。
李德威定了定神,-步跨了出去。
藉着月光,他看得更清楚了,那人肤色黑黑的,似乎是长年风吹、雨打、太阳晒,靠劳力、凭双手讨生活的人。
由左肩斜劈下的这一刀,是他的致命伤,这一刀相当重,骨头都砍断了,显然出手那人是个刀沉力大的练家子。
死的这个人-脸惊恐神色,瞪着眼,张着嘴,死得相当吓人。
根据这人在身前的致命伤,跟他脸上的表情看,他不可能是在没有防备的情形下猝遭毒手!
这个人是谁?
是不是这茅屋的主人,是不是救他的人?
根据这人的装束打扮看,这人很可能是这座茅屋的主人,既是茅屋的主人,也就有可能是救他李德威的人。救命之恩尚未言报,恩人竟遭了毒手,显然的,这人是个平日辛苦,凭劳力换取一日饱暖,与世无争的善良百姓,李德威心里不由一阵悲痛。
这是谁干的?谁下的毒手?
这儿里外两个人,为什么杀了这个,没动他李德威分毫?
这人是个与世无争.但求一口饱暖,别的什么都不管的典型善良百姓,不可能跟谁结有仇恨,看他这住处,也绝不会有什么钱财,他怎么会遭人毒手,遭人杀害?
是因为他救了李德威?
要是为这的话,为什么李德威无恙?
李德威在悲痛中沉思,在悲痛中想,也在悲痛中仔细地看。
突然他发现了这人的尸体已经僵了。血,紫黑紫黑的,凝得都硬了,这岂是刚遭毒手,刚被杀害的?
李德威江湖历练丰富,他马上就看出这人死了至少在一天以上了。
那么,屋里那盏灯又是谁点的?
要说那人是打油去的,为什么没见他身边打油瓶’想着想着,李德威心里猛然一跳。
他把眼前的情形跟自己身上的干衣裳还有那油尽而熄灭的灯一连贯,刹时就全明白丁。
屋里那盏灯是这人昨晚上点上的,这人在晚上就遭了毒手,也就是说他自己昏迷了一天一夜才醒过来。
这人遭了毒手,他却末受到丝毫伤害,很可能是那行凶之人把他当成了一具落水俺毙的死尸,才逃过那一劫。
想到这儿,他不由的为自己暗捏了一把冷汗。
要是那行凶之人挥下一刀,他就永远醒不过来了!
死谷没困死他。
流水没淹死他。
在昏迷中若被人一刀砍死,那岂不是太冤了。李德威把目光缓缓移向远处,他马上看出这儿离“风陵渡”不远,那哗哗的流水声正是黄河,远处一片灯火,那是“潼关”!
看见了“潼关”他想起了在“长安”城里的人。
李化义不知道把活带到没有?自己这么多天没回去.她俩怕不都快急死了,万一她俩再忍个住跑到死谷去找他李德威又急了
李德威埋了那个人,那个不知名的人。人死入土为安,不管那人是不是把他从水里捞上来那人,既然他碰上了,他就不能任那人曝尸在天光下。
他踏着夜色往“潼关”走。
这时的“潼关”是宁静的听不见一点声息,也许他离“潼关”还远了些。
路上没第二个人。这时候路上哪还会有人?
当他离“潼关”不远的时候,一件事看得他大为诧异。“潼关”一向是天黑关城门,鸡鸣渡关的。而今夜,潼关那扇巨大地门都敞开着,这是什么道理?
什么时候潼关夜里也开门了
城门虽然敞开着,可是址门口一带空荡寂静,没人进去,看不见一个人影.便连丝丝声音也听不见,
李德威带着一肚子诧异,在毫无阻拦、毫无盘查的情形下进了潼关。
虽然有灯火,但家家户户都关着门。紧紧的关着,潼关天黑关城门,可是关里头到晚上还是挺热闹的,怎么家家户户上门这么早?
潼关今夜有点异样,跟往日大不相同。
李德威纳闷,可是他没办法找个人问问,因为整条街道上看不见一个人影。
潼关的人都在自己家里。
每-扇门都关得紧紧的。
“怎么回事儿?出了什么事儿了?”
李德威暗暗自问了一句,可是他得不到答案。
突然,前面十几丈街道转角处蹲着一团黑影,李德威清清楚楚地看见那是个人。苍白.神情憔悴的老头儿。
这老头儿五六十岁年纪,穿着不错,可是衣裳都脏了,不知道哪儿弄得一身泥,一身尘土,正缩在那暗影里打盹儿。
老头儿的穿着,不像个无家可归的要饭化子一流,怎么有家不回,躲在这儿打盹。
李德威轻咳一声,开口说道:“老人家。”
老头儿一惊睁开了一双老眼,一双老眼里没神,有的只是惊恐畏惧神色,一个身子直往后缩,生似恨不得缩进墙里去。
李德威道:“老人家别怕,我是个过路的!”
那老头儿直愣愣地瞪着李德威,干瘪嘴唇抖动了半天才说出一句:“我我是个逃难的!”
逃难?李德威微微一怔,道:“老人家从哪儿来?”
那老头儿道:“长安!”
“长安?”李德威心头一震,急道:“老人家,长安怎么了?”
那老头儿道:“长安起刀兵了,听说什么闯王的人,死了不少人,我一家十几口都死光了,只剩我-个人逃了出来,到现在有两三天没吃喝了”
说着说着,他眼泪夺眶而出,哭得“呜”、“呜”地,好不伤心.一腔悲痛、怒忿全都发泄了出来。
李德威机伶一颤,只觉全身由头冷到了脚,急道:“老人家,那,那朝廷的兵马呢?”
“败了!老头儿哭着说道:“死的死,跑的跑,现在恐怕-个也看不见了。”
刹时,李德威全明白了,他明白“潼关”为什么夜不闭关,他明白“潼关”为什么家家户户上门这么早,也明白为什么看不见-个人影了。
他丢下一锭银子,强提-口气,腾身疾射而去。
老头儿怔住了,等他定过神来辨明李德威所走的方向,他忙站起来扬手叫道:“喂,这位哥儿,长安去不得了,长安去不得了。”
只怕李德威已经听不见了,就是他听得见他也不会回头。
老头儿失望地缓缓垂下了手,身子-晃又坐向了墙角暗影里,伸出颤抖的手抓起地上那锭银子,喃喃地颤声说道:“老天爷保佑好心人,老天爷保佑好心人!”
李德威有多少日子没吃设喝了,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不喝怎么受得了,功夫再好,总是个血肉之驱的人。
在潼关的刚候还不觉得怎么样,也还能支持,可是这一阵急赶之后,不但又渴又饿,人也累得够瞧的!
渴、饿、累,这二者似乎永远脱不了关联,越是渴饿的时候就越容易累,皇帝还不差饿兵呢,肚子里没东西哪来得力气跑路。
李德威原打算在路上买点吃喝,可是由“潼关”经“华阴”、“华林”、“渭南”无论是大小城也好,小村镇也好,就是没一处卖吃喝的,往日那些店全关门!,就连常见的茶棚也没人了。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他体验到了一点,那就是在兵荒马乱的时候,腰缠万贯也没用,金子、银子不能当饭吃,当水喝。
兵荒马乱的时候,谁会把能吃喝的东西卖给别人,谁不存粮。
谁还有那心情出来卖吃喝?大白天里,桥头冷清清的,一眼看去难看见几个人影。这和往日折柳活别,车马来往挺热闹的“灞桥头”大大的不同。
他曾在那儿吃喝,曾在那儿杀“满奸”的那个卖酒棚子里也没人。
炉灶坏了,桌椅倒的倒,毁的毁,一片狼藉,-片凄惨:
远望“长安”城城门楼上高高悬挂,迎风招展的那山黄色的旗帜,李德威只觉得它刺眼,而且刺得心疼,
长安易帜,陕西变色,长安城里的人怎么样,西五省上千万的百姓又怎么样?
他执掌“银牌令”负责西五省平安,防的是“满洲”强敌,不料“满洲”强敌并未得逞,这发号司令的中枢所在陕西,却落进了贼寇李自成的手里。
他何以对“银牌令”’何以对陷于水火之中,铁蹄之下,辗转呻吟,备受蹂躏的成千上万百姓;
李德威心急如焚,冷汗涔涔而下。
他站在“灞桥”桥头正失神间,突然——
“李大侠!”
有个充满惊喜,带着颤抖的话声叫了他一声。
李德威一震惊醒,霍然转头望去。
“灞桥”下,那一片十坡上站着个人,是个年纪轻轻的要饭化子,赫然是凌风。
李德威饥渴全忘了,就... -->>
他猛然睁开了眼
不差,他不是在水里,是在一座小茅屋里,耳边还可以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至少这座茅屋是近水的。
茅屋里的摆设相当简陋,只有一张木桌一张床,他躺在床上,桌上放着-盏破油灯。
油灯点着,这就是刚才他觉得在他眼前晃动的光亮。
灯既然点着,想必这时候是晚上。
这么一间茅屋,这么一张床,这么一盏油灯,还该有个人,可是四下里静得很,听不见一点声息。
摸摸自己的头顶,还隐隐作痛。
摸摸自己的衣裳,居然完全是干的。
这是怎么回事儿?-
李德威挺腰就往上坐起,混身骨节酸疼,可是他毕竟还是坐起来了。’刚坐起,他马上觉得背后凉凉的,伸于一摸,不由一怔,前身衣裳全干了,背后的衣裳竟然还是湿的。
再扭头往床上看看,竟然也湿着一片。
刹时,他明白了,有人把他救到这儿来,可是没人给他换衣裳,硬是让茅屋里的热度“烤”干的,背部紧贴在床上“烤”不到所以还没干。
他明白是明白了,可是他也为之一惊,能止屋子里的热度“烤”干一片湿的衣裳,那非得白天有大太阳不可,那么现在是夜里,他经过了几个白天了?
桌上的抽灯不会自己点着,一定得有人点它它才会亮,那么那点灯的人呢?
定了定神,他试着问了一句:“有人在么?”
静悄悄的,没人答应。
他提高了声音又问了一句:“有人在么?”
仍然没听见任何动静?
人出去了,还是以为他没救吓跑了?
不管是为什么,总之这茅屋里没人应该是桌上这盏油灯点着以后的事。
都到了上灯的时候了,人会到哪儿去?
他忍不住下了床,人有点虚,头有点昏.可是他还站得住,能走。
他刚下地,桌上那盏油灯灯焰突然往下缩,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他抬眼一看,敢情灯油没了,一盏灯油没了,-盏灯里没了灯油,灯焰哪有不越来越小的道理,恐怕马上就要灭了。
可不是,想着想着那灯焰缩得跟豆一样,跳了一跳就灭了,刹时眼前一片漆黑。
对了,那人想必打油去了。
他缓缓举步走了出去。.
外头是间“堂屋”对面还有一个门,都没灯,外头有亮光,是月光,等到他目光传到那月光洒射外头的地下时,他心头猛地一震,怔住了。
门外那月光底下,黄土地上,躺着个人,上身粗布裤褂,卷着裤腿,穿着草鞋,年纪约在四十上下。
那个人胸前一处刀伤,由左肩斜下直到胸口;他混身是血,地上也是血。
李德威定了定神,-步跨了出去。
藉着月光,他看得更清楚了,那人肤色黑黑的,似乎是长年风吹、雨打、太阳晒,靠劳力、凭双手讨生活的人。
由左肩斜劈下的这一刀,是他的致命伤,这一刀相当重,骨头都砍断了,显然出手那人是个刀沉力大的练家子。
死的这个人-脸惊恐神色,瞪着眼,张着嘴,死得相当吓人。
根据这人在身前的致命伤,跟他脸上的表情看,他不可能是在没有防备的情形下猝遭毒手!
这个人是谁?
是不是这茅屋的主人,是不是救他的人?
根据这人的装束打扮看,这人很可能是这座茅屋的主人,既是茅屋的主人,也就有可能是救他李德威的人。救命之恩尚未言报,恩人竟遭了毒手,显然的,这人是个平日辛苦,凭劳力换取一日饱暖,与世无争的善良百姓,李德威心里不由一阵悲痛。
这是谁干的?谁下的毒手?
这儿里外两个人,为什么杀了这个,没动他李德威分毫?
这人是个与世无争.但求一口饱暖,别的什么都不管的典型善良百姓,不可能跟谁结有仇恨,看他这住处,也绝不会有什么钱财,他怎么会遭人毒手,遭人杀害?
是因为他救了李德威?
要是为这的话,为什么李德威无恙?
李德威在悲痛中沉思,在悲痛中想,也在悲痛中仔细地看。
突然他发现了这人的尸体已经僵了。血,紫黑紫黑的,凝得都硬了,这岂是刚遭毒手,刚被杀害的?
李德威江湖历练丰富,他马上就看出这人死了至少在一天以上了。
那么,屋里那盏灯又是谁点的?
要说那人是打油去的,为什么没见他身边打油瓶’想着想着,李德威心里猛然一跳。
他把眼前的情形跟自己身上的干衣裳还有那油尽而熄灭的灯一连贯,刹时就全明白丁。
屋里那盏灯是这人昨晚上点上的,这人在晚上就遭了毒手,也就是说他自己昏迷了一天一夜才醒过来。
这人遭了毒手,他却末受到丝毫伤害,很可能是那行凶之人把他当成了一具落水俺毙的死尸,才逃过那一劫。
想到这儿,他不由的为自己暗捏了一把冷汗。
要是那行凶之人挥下一刀,他就永远醒不过来了!
死谷没困死他。
流水没淹死他。
在昏迷中若被人一刀砍死,那岂不是太冤了。李德威把目光缓缓移向远处,他马上看出这儿离“风陵渡”不远,那哗哗的流水声正是黄河,远处一片灯火,那是“潼关”!
看见了“潼关”他想起了在“长安”城里的人。
李化义不知道把活带到没有?自己这么多天没回去.她俩怕不都快急死了,万一她俩再忍个住跑到死谷去找他李德威又急了
李德威埋了那个人,那个不知名的人。人死入土为安,不管那人是不是把他从水里捞上来那人,既然他碰上了,他就不能任那人曝尸在天光下。
他踏着夜色往“潼关”走。
这时的“潼关”是宁静的听不见一点声息,也许他离“潼关”还远了些。
路上没第二个人。这时候路上哪还会有人?
当他离“潼关”不远的时候,一件事看得他大为诧异。“潼关”一向是天黑关城门,鸡鸣渡关的。而今夜,潼关那扇巨大地门都敞开着,这是什么道理?
什么时候潼关夜里也开门了
城门虽然敞开着,可是址门口一带空荡寂静,没人进去,看不见一个人影.便连丝丝声音也听不见,
李德威带着一肚子诧异,在毫无阻拦、毫无盘查的情形下进了潼关。
虽然有灯火,但家家户户都关着门。紧紧的关着,潼关天黑关城门,可是关里头到晚上还是挺热闹的,怎么家家户户上门这么早?
潼关今夜有点异样,跟往日大不相同。
李德威纳闷,可是他没办法找个人问问,因为整条街道上看不见一个人影。
潼关的人都在自己家里。
每-扇门都关得紧紧的。
“怎么回事儿?出了什么事儿了?”
李德威暗暗自问了一句,可是他得不到答案。
突然,前面十几丈街道转角处蹲着一团黑影,李德威清清楚楚地看见那是个人。苍白.神情憔悴的老头儿。
这老头儿五六十岁年纪,穿着不错,可是衣裳都脏了,不知道哪儿弄得一身泥,一身尘土,正缩在那暗影里打盹儿。
老头儿的穿着,不像个无家可归的要饭化子一流,怎么有家不回,躲在这儿打盹。
李德威轻咳一声,开口说道:“老人家。”
老头儿一惊睁开了一双老眼,一双老眼里没神,有的只是惊恐畏惧神色,一个身子直往后缩,生似恨不得缩进墙里去。
李德威道:“老人家别怕,我是个过路的!”
那老头儿直愣愣地瞪着李德威,干瘪嘴唇抖动了半天才说出一句:“我我是个逃难的!”
逃难?李德威微微一怔,道:“老人家从哪儿来?”
那老头儿道:“长安!”
“长安?”李德威心头一震,急道:“老人家,长安怎么了?”
那老头儿道:“长安起刀兵了,听说什么闯王的人,死了不少人,我一家十几口都死光了,只剩我-个人逃了出来,到现在有两三天没吃喝了”
说着说着,他眼泪夺眶而出,哭得“呜”、“呜”地,好不伤心.一腔悲痛、怒忿全都发泄了出来。
李德威机伶一颤,只觉全身由头冷到了脚,急道:“老人家,那,那朝廷的兵马呢?”
“败了!老头儿哭着说道:“死的死,跑的跑,现在恐怕-个也看不见了。”
刹时,李德威全明白了,他明白“潼关”为什么夜不闭关,他明白“潼关”为什么家家户户上门这么早,也明白为什么看不见-个人影了。
他丢下一锭银子,强提-口气,腾身疾射而去。
老头儿怔住了,等他定过神来辨明李德威所走的方向,他忙站起来扬手叫道:“喂,这位哥儿,长安去不得了,长安去不得了。”
只怕李德威已经听不见了,就是他听得见他也不会回头。
老头儿失望地缓缓垂下了手,身子-晃又坐向了墙角暗影里,伸出颤抖的手抓起地上那锭银子,喃喃地颤声说道:“老天爷保佑好心人,老天爷保佑好心人!”
李德威有多少日子没吃设喝了,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不喝怎么受得了,功夫再好,总是个血肉之驱的人。
在潼关的刚候还不觉得怎么样,也还能支持,可是这一阵急赶之后,不但又渴又饿,人也累得够瞧的!
渴、饿、累,这二者似乎永远脱不了关联,越是渴饿的时候就越容易累,皇帝还不差饿兵呢,肚子里没东西哪来得力气跑路。
李德威原打算在路上买点吃喝,可是由“潼关”经“华阴”、“华林”、“渭南”无论是大小城也好,小村镇也好,就是没一处卖吃喝的,往日那些店全关门!,就连常见的茶棚也没人了。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他体验到了一点,那就是在兵荒马乱的时候,腰缠万贯也没用,金子、银子不能当饭吃,当水喝。
兵荒马乱的时候,谁会把能吃喝的东西卖给别人,谁不存粮。
谁还有那心情出来卖吃喝?大白天里,桥头冷清清的,一眼看去难看见几个人影。这和往日折柳活别,车马来往挺热闹的“灞桥头”大大的不同。
他曾在那儿吃喝,曾在那儿杀“满奸”的那个卖酒棚子里也没人。
炉灶坏了,桌椅倒的倒,毁的毁,一片狼藉,-片凄惨:
远望“长安”城城门楼上高高悬挂,迎风招展的那山黄色的旗帜,李德威只觉得它刺眼,而且刺得心疼,
长安易帜,陕西变色,长安城里的人怎么样,西五省上千万的百姓又怎么样?
他执掌“银牌令”负责西五省平安,防的是“满洲”强敌,不料“满洲”强敌并未得逞,这发号司令的中枢所在陕西,却落进了贼寇李自成的手里。
他何以对“银牌令”’何以对陷于水火之中,铁蹄之下,辗转呻吟,备受蹂躏的成千上万百姓;
李德威心急如焚,冷汗涔涔而下。
他站在“灞桥”桥头正失神间,突然——
“李大侠!”
有个充满惊喜,带着颤抖的话声叫了他一声。
李德威一震惊醒,霍然转头望去。
“灞桥”下,那一片十坡上站着个人,是个年纪轻轻的要饭化子,赫然是凌风。
李德威饥渴全忘了,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