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没有逍遥在外的空间。群雄逐鹿逐到了这个份上,没有朋友可以,没有敌人,是万万做不到的。退而求其次,那就只能与最强大的一方结盟,这是刘备面前的现实选择。
所以,刘备入主徐州刺史部后,马上授意陈登等徐州地方人士,以他们的名义给袁绍写了封信,信中写道:“上天降下灾祸,这场灾祸横扫我们徐州,徐州主事的人已经不在了,生民无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担心一旦奸雄出现,趁隙袭取,那将有损盟主您的威名。所以,我们共同商议,推举前平原相刘备来主事徐州,使百姓有所依归。现在寇难纵横,我无法亲自登门解释,特派遣下吏奔告于您。”
信里说的“奸雄出现”暗指是袁术,解释了徐州士民推举刘备出来的紧迫性。信中还称袁绍为盟主,这有两种理解,一是袁绍是公认的关东联军盟主,是以习惯相称;二是徐州已决定投靠袁绍阵营,尊袁绍为盟主。
这是一种模糊语言,哪种理解是对的不明说,先把话递过去,就看袁绍本人的意思了。这封信之所以用陈登等人的名义,是因为刘备不清楚袁绍的想法,先来个投石问路,避免自己直接送上门被拒绝的尴尬。对刘备的好意袁绍当然不拒绝,马上给陈登等人回信:“刘玄德宏量大度,又很有信义,现在你们徐州人士乐于拥戴他,这实在是众望所归啊!”
袁绍的态度十分鲜明,他同意刘备当这个徐州刺史,也接受徐州加入他的阵营。刘备松了口气,这个问题解决了,如此一来北面之忧可以缓和,曹操应该不会马上来攻徐州,至于袁术和公孙瓒方面,走一步看一步吧。
外交方面取得了突破,内政也很顺利。刘备主动与臧霸等人缓和关系,承认臧霸、昌豨在琅邪国、东海郡的现实利益,臧霸、昌豨等人纷纷表态,他们会像拥戴陶谦一样继续拥戴刘备。
为了换取臧霸、昌豨等人的支持,也为了有一个更加稳定、安全的后方,刘备把徐州刺史部治所由东海郡的郯县迁往下邳国的下邳县,即今江苏省邳州市的下邳故城。对陶谦的旧部,刘备能拉拢的就拉拢,能包容的就包容,平衡好各方面关系,让大家都满意,只要能站稳脚跟,就能慢慢扩充自己的实力。
刘备任命陶谦的老部下曹豹担任下邳国相,以换取陶谦旧部对自己的支持,陶谦的旧部许耽等人担任着中郎将一级的军职,而刘备原来的手下职务都普遍不高,关羽、张飞等人目前还只是在平原国时任命的别部司马。
外部和内部都有了起色,刘备这个徐州刺史看起来似乎站住了脚。
就在这时,徐州迎来一位不速之客。
兴平二年(195)春夏之交,正当刘备忙着徐州的内外部事务时,被曹操从兖州一路打出来的吕布来到了徐州。吕布、陈宫率残部从兖州出来无路可去,只得向南来到了徐州刺史部境内,听说徐州已经换了新主人,州治也搬到了下邳,于是前来提出面见刘备的请求。
吕布对刘备这个突然崛起的徐州刺史未必有太多了解,但刘备却很了解吕布,吕布当时已经是天下闻名的人物,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共存。从肯定的方面说,大家认为吕布是员猛将,称他为飞将,手下有一帮铁杆兄弟,战斗力很强,所以当时人人都在传颂着“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话。从否定的方面说,吕布出道以来,先后杀了自己的上司丁原、董卓,又和袁术、袁绍等人闹掰,也许原因各不相同,吕布每一次也有自己的理由和苦衷,但一般人不会细究那些,大家只看结果,自然得出结论,觉得吕布这个人缺乏政治诚信,甚至没有基本的道德底线。
丁原、董卓、袁术、张杨、袁绍、张邈,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他们都跟吕布打过交道,但他们不是死于吕布之手,就是吃过吕布的亏,至少没捞到什么好处,大概有人已经做过总结,要想事业发达,必须远离吕布。
可是,对吕布的到来,刘备最后还是欣然相迎。吕布见到刘备时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跟刘备还套起近乎:“我跟您都是边地人,真是缘分哪。我杀董卓,本应该得到天下人的敬重,但却没有人愿意接纳我,还都想杀我,所以来投奔您。”吕布的老家是并州刺史部五原郡,今河套一带,刘备的老家在幽州刺史部涿郡,今北京市以南,二人本来拉不上老乡关系,但吕布认为五原郡和涿郡都属于边地,也算老乡吧。
吕布还把刘备请到自己营帐中做客,喝完酒,邀请刘备到内帐中,请刘备坐在自己妻子的床上,然后把自己的妻子叫出来拜见刘备,为刘备斟酒布菜。吕布的妻子叫什么名字史书没有记载,但应该不叫貂蝉,因为貂蝉只是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正史里从未有过记载。
吕布称刘备为老弟,刘备生于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小曹操5岁,此时虚岁35岁。吕布生年不详,他称刘备为老弟,可能比刘备年长。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刘备是三缕长须飘在腮下,一副长者模样,而吕布则是英俊小生的打扮,女士们的偶像,看来都是误解。
对于吕布的热情,刘备给予了积极回应,答应收留吕布,并交给吕布一项光荣任务。刘备能实际控制的地盘除了徐州刺史部的彭城国、下邳国外,还有豫州刺史部沛国的一小部分,他头上还有豫州刺史的头衔,刘备表奏吕布为豫州刺史,让他驻扎在小沛。
事后证明,这是一项极其错误的决定。
刘备做出这个决定前肯定没有征求袁绍的同意,即使征求了,袁绍也不可能同意,吕布是袁绍的敌人,恨不得派人四处追杀他,不希望吕布这条咸鱼还能翻身。刘备既然已承认袁绍盟主的地位,所作所为就不能损害袁绍的战略利益,否则,业已建立的良好关系将受损,甚至不复存在。
吕布同时还是曹操的敌人,曹操没有追击吕布,一来当时还有雍丘之战没打完;二来也是希望刘备替他收拾吕布,如果那样,今后刘备自然跟曹操成为一条阵线,刘备遇到别人的攻击,曹操也会帮上一把。现在吕布在刘备的帮助下起死回生,等于向曹操宣布刘备并不是他可靠的盟友。
刘备还应该从张邈的身上汲取教训,张邈、陈宫反叛曹操原来可以自己干,因为想借用吕布的名气所以把他拉来结伙,但最后一事无成,反受牵连。可见吕布所谓的名气并不能当饭吃,他的野心和善变倒一次次把事情推向不可收拾的地步,这样的队友比对手更可怕。
一向精明的刘备没有看到这些吗?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一个原因,可能是刘备看中了吕布和他手下仍具有的战斗力。刘备入主徐州后,可依赖的只有关羽、张飞等人率领的有限兵马,徐州各路地方势力不会真心实意听他指挥,一旦有大的行动,防着敌人进攻的时候还得防内部人搞鬼,这是刘备焦心的事。可能在刘备看来,引入吕布可以平衡徐州的各路势力,让自己这个徐州刺史坐得更稳。
另一个原因,和当初陶谦的想法一样,刘备觉得自己的头上也需要戴一顶钢盔,这就是小沛。作为抵挡兖州方面的前沿阵地,让吕布去守小沛是再合适不过了,正因为吕布和曹操是势不共天的敌人,所以不用担心他会阵前反水,同时吕布有一定战斗力,曹操真的南下,也能顶上一阵。
但是,如果刘备真有这样的想法,那也只是他的想法。事后证明,这样的想法有点儿太傻太天真,吕布不仅没有对徐州各路势力起到平衡作用,还与他们联合起来对付刘备;不仅没有跟曹操拼命,二人还一度和好,亲如一人。
刘备的这个错误犯大了,说明直到现在他还是政治和外交舞台上的一名新手。
没有逍遥在外的空间。群雄逐鹿逐到了这个份上,没有朋友可以,没有敌人,是万万做不到的。退而求其次,那就只能与最强大的一方结盟,这是刘备面前的现实选择。
所以,刘备入主徐州刺史部后,马上授意陈登等徐州地方人士,以他们的名义给袁绍写了封信,信中写道:“上天降下灾祸,这场灾祸横扫我们徐州,徐州主事的人已经不在了,生民无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担心一旦奸雄出现,趁隙袭取,那将有损盟主您的威名。所以,我们共同商议,推举前平原相刘备来主事徐州,使百姓有所依归。现在寇难纵横,我无法亲自登门解释,特派遣下吏奔告于您。”
信里说的“奸雄出现”暗指是袁术,解释了徐州士民推举刘备出来的紧迫性。信中还称袁绍为盟主,这有两种理解,一是袁绍是公认的关东联军盟主,是以习惯相称;二是徐州已决定投靠袁绍阵营,尊袁绍为盟主。
这是一种模糊语言,哪种理解是对的不明说,先把话递过去,就看袁绍本人的意思了。这封信之所以用陈登等人的名义,是因为刘备不清楚袁绍的想法,先来个投石问路,避免自己直接送上门被拒绝的尴尬。对刘备的好意袁绍当然不拒绝,马上给陈登等人回信:“刘玄德宏量大度,又很有信义,现在你们徐州人士乐于拥戴他,这实在是众望所归啊!”
袁绍的态度十分鲜明,他同意刘备当这个徐州刺史,也接受徐州加入他的阵营。刘备松了口气,这个问题解决了,如此一来北面之忧可以缓和,曹操应该不会马上来攻徐州,至于袁术和公孙瓒方面,走一步看一步吧。
外交方面取得了突破,内政也很顺利。刘备主动与臧霸等人缓和关系,承认臧霸、昌豨在琅邪国、东海郡的现实利益,臧霸、昌豨等人纷纷表态,他们会像拥戴陶谦一样继续拥戴刘备。
为了换取臧霸、昌豨等人的支持,也为了有一个更加稳定、安全的后方,刘备把徐州刺史部治所由东海郡的郯县迁往下邳国的下邳县,即今江苏省邳州市的下邳故城。对陶谦的旧部,刘备能拉拢的就拉拢,能包容的就包容,平衡好各方面关系,让大家都满意,只要能站稳脚跟,就能慢慢扩充自己的实力。
刘备任命陶谦的老部下曹豹担任下邳国相,以换取陶谦旧部对自己的支持,陶谦的旧部许耽等人担任着中郎将一级的军职,而刘备原来的手下职务都普遍不高,关羽、张飞等人目前还只是在平原国时任命的别部司马。
外部和内部都有了起色,刘备这个徐州刺史看起来似乎站住了脚。
就在这时,徐州迎来一位不速之客。
兴平二年(195)春夏之交,正当刘备忙着徐州的内外部事务时,被曹操从兖州一路打出来的吕布来到了徐州。吕布、陈宫率残部从兖州出来无路可去,只得向南来到了徐州刺史部境内,听说徐州已经换了新主人,州治也搬到了下邳,于是前来提出面见刘备的请求。
吕布对刘备这个突然崛起的徐州刺史未必有太多了解,但刘备却很了解吕布,吕布当时已经是天下闻名的人物,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共存。从肯定的方面说,大家认为吕布是员猛将,称他为飞将,手下有一帮铁杆兄弟,战斗力很强,所以当时人人都在传颂着“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话。从否定的方面说,吕布出道以来,先后杀了自己的上司丁原、董卓,又和袁术、袁绍等人闹掰,也许原因各不相同,吕布每一次也有自己的理由和苦衷,但一般人不会细究那些,大家只看结果,自然得出结论,觉得吕布这个人缺乏政治诚信,甚至没有基本的道德底线。
丁原、董卓、袁术、张杨、袁绍、张邈,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他们都跟吕布打过交道,但他们不是死于吕布之手,就是吃过吕布的亏,至少没捞到什么好处,大概有人已经做过总结,要想事业发达,必须远离吕布。
可是,对吕布的到来,刘备最后还是欣然相迎。吕布见到刘备时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跟刘备还套起近乎:“我跟您都是边地人,真是缘分哪。我杀董卓,本应该得到天下人的敬重,但却没有人愿意接纳我,还都想杀我,所以来投奔您。”吕布的老家是并州刺史部五原郡,今河套一带,刘备的老家在幽州刺史部涿郡,今北京市以南,二人本来拉不上老乡关系,但吕布认为五原郡和涿郡都属于边地,也算老乡吧。
吕布还把刘备请到自己营帐中做客,喝完酒,邀请刘备到内帐中,请刘备坐在自己妻子的床上,然后把自己的妻子叫出来拜见刘备,为刘备斟酒布菜。吕布的妻子叫什么名字史书没有记载,但应该不叫貂蝉,因为貂蝉只是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正史里从未有过记载。
吕布称刘备为老弟,刘备生于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小曹操5岁,此时虚岁35岁。吕布生年不详,他称刘备为老弟,可能比刘备年长。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刘备是三缕长须飘在腮下,一副长者模样,而吕布则是英俊小生的打扮,女士们的偶像,看来都是误解。
对于吕布的热情,刘备给予了积极回应,答应收留吕布,并交给吕布一项光荣任务。刘备能实际控制的地盘除了徐州刺史部的彭城国、下邳国外,还有豫州刺史部沛国的一小部分,他头上还有豫州刺史的头衔,刘备表奏吕布为豫州刺史,让他驻扎在小沛。
事后证明,这是一项极其错误的决定。
刘备做出这个决定前肯定没有征求袁绍的同意,即使征求了,袁绍也不可能同意,吕布是袁绍的敌人,恨不得派人四处追杀他,不希望吕布这条咸鱼还能翻身。刘备既然已承认袁绍盟主的地位,所作所为就不能损害袁绍的战略利益,否则,业已建立的良好关系将受损,甚至不复存在。
吕布同时还是曹操的敌人,曹操没有追击吕布,一来当时还有雍丘之战没打完;二来也是希望刘备替他收拾吕布,如果那样,今后刘备自然跟曹操成为一条阵线,刘备遇到别人的攻击,曹操也会帮上一把。现在吕布在刘备的帮助下起死回生,等于向曹操宣布刘备并不是他可靠的盟友。
刘备还应该从张邈的身上汲取教训,张邈、陈宫反叛曹操原来可以自己干,因为想借用吕布的名气所以把他拉来结伙,但最后一事无成,反受牵连。可见吕布所谓的名气并不能当饭吃,他的野心和善变倒一次次把事情推向不可收拾的地步,这样的队友比对手更可怕。
一向精明的刘备没有看到这些吗?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一个原因,可能是刘备看中了吕布和他手下仍具有的战斗力。刘备入主徐州后,可依赖的只有关羽、张飞等人率领的有限兵马,徐州各路地方势力不会真心实意听他指挥,一旦有大的行动,防着敌人进攻的时候还得防内部人搞鬼,这是刘备焦心的事。可能在刘备看来,引入吕布可以平衡徐州的各路势力,让自己这个徐州刺史坐得更稳。
另一个原因,和当初陶谦的想法一样,刘备觉得自己的头上也需要戴一顶钢盔,这就是小沛。作为抵挡兖州方面的前沿阵地,让吕布去守小沛是再合适不过了,正因为吕布和曹操是势不共天的敌人,所以不用担心他会阵前反水,同时吕布有一定战斗力,曹操真的南下,也能顶上一阵。
但是,如果刘备真有这样的想法,那也只是他的想法。事后证明,这样的想法有点儿太傻太天真,吕布不仅没有对徐州各路势力起到平衡作用,还与他们联合起来对付刘备;不仅没有跟曹操拼命,二人还一度和好,亲如一人。
刘备的这个错误犯大了,说明直到现在他还是政治和外交舞台上的一名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