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再启风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国丧百日,天子以日代月,需守孝二十七日,哪怕如今已经登基为帝,朱祁镇的首要任务仍然不是处理政务,而是尽孝,他要和弟弟,刚获封铖王的朱祁钰一起,为宣宗皇帝守孝二十七日。
当然,毕竟是皇帝,不可能天天守在灵前,多数时间朱祁镇是在跟着太皇太后身边,由太皇太后手把手的教授处理政务的心得。
今日朱祁镇则是与太皇太后一起在慈宁宫的花园之中散步。太皇太后说道“山陵之事,中就太过仓促了,可也是没有办法之事,谁有会想到会如此突兀呢,不过还是要吩咐下去,莫要心急,仁宗宗皇帝和宣宗皇帝都是仁爱之君,宁可时间长一些,也不能让下面出现虐民之举,若是因此伤了你父皇的爱民之心,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见仁宗皇帝于地下了。”
王振在旁边恭敬地回答道“奴婢知道,内阁的意思是多征民夫,以丰城候李贤,太监沐敬,工部尚书吴中,侍郎蔡信督十万工,想来会尽快完工的”
太皇太后低叹一声,对朱祁镇道“这样的体面,是不得不为,却也最伤民力,此事你要记个教训,有些事有备无患,否则太伤民力,也伤声名。”
朱祁镇点头应是,而今头等大事就是国丧,国丧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山陵之事,朱祁镇也看过山陵图,也曾暗暗估算过,这基本就相当于在天寿山中建造一个新的紫禁城,若是平常,用几万人,修上个几年,几十年的动静也小,也不会毁伤民力,但如今,却是要在几个月内完成,以现在的技术,不填进去几条人命,那就不正常了。只不过,不论是从太皇太后的角度,还是朱祁镇的角度,这样的事情都不可避免,毕竟无论是谁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儿子、父亲一直停灵,不得入土为安。
太皇太后继续问王振“内阁还有别的事情吗”
而今的治政体系,司礼监的权利得到了极大地强化,太皇太后没有临朝称制的心思,就不能频繁接见朝臣,所有的奏疏都需要由内阁整理,然后附上“票拟”交入宫中。
然后司礼监在处理一遍,大事禀报,小事或者说有成例的事情,只需要“批红”即可,太皇太后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都要看一遍,那他不就成了太祖皇帝那样的工作狂了?所以这一套程序走下来,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权力被王振所掌握了,那就是呈递奏疏的顺序,可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顺序改动,如今太皇太后当家,三杨在外,小小的王振自然不在话下,可是皇帝呢?幼年皇帝呢?历史上王振就是利用这样的权力才能够在太皇太后驾崩,三杨去职后,把控朝野的,就是外臣想要面圣,不给够银子连门都进不去,这就叫做“蒙蔽圣聪”也是大臣们最痛恨的,这还是王振属于初代权宦,翻翻明史,你会发现哪怕是聪慧如嘉靖皇帝也都被玩弄过,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严嵩扳倒夏言了,可以说是整个明史之中太监的高光时刻,首先是内外联动,先是司礼监将首辅夏言《请复河套》的奏疏压了一压,然后趁着嘉靖皇帝刚刚服食丹药情绪不稳之际,将次辅严嵩弹劾夏言“结交武臣”的奏疏第一个递了上去,嘉靖皇帝刚刚服食完丹药,情绪无法控制,紧接着就看到了严嵩告发夏言的奏疏,自然是愤怒失智,就等着夏言写请罪奏疏呢,然后司礼监就将夏言的《请复河套疏》递了上去,嘉靖一看,不是请罪的,而是请求打仗的,这不正好印证了前面严嵩告发的“结交武臣”吗?于是愤怒之下,跟本就不给夏言解释,直接定罪“腰斩弃市”,三边总制曾钺抄家,斩首,妻女发卖为奴。也首开“杀首辅”的例子;就这样夏言,这样一个能把大礼仪事件中占尽上风的张璁喷得体无完肤引咎辞职的牛人,结果就因为司礼监呈送的奏疏顺序不对,被腰斩弃市,以为守边大将被杀头,妻女被发卖为奴。
可想而知,王振掌握了这样的权力,若是遇到明君,倒还好,起码能够压制住他,若是遇上一个拎不清的,后果自然可知;而历史上的英宗皇帝就是个拎不清的,这才在土木堡当了留学生了。
当然了此时的王振是不敢有这些想法的,毕竟太皇太后身体康健,三杨仍然在职;玩死一个小小的王振还是不在话下的;所以对于朝政之事,王振是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隐瞒,立即回道“禀太皇太后,太医院上报,太子少师吏部尚书,蹇公怕是不好了”
正在缓步行走的太皇太后猛地一顿,然后叹息“蹇义也老了,孙儿你去探望一下吧”
朱祁镇点头应是,然后劝慰道“蹇公吉人自有天相,祖母无需太过担忧。”
太皇太后只是再次叹息,然后挥挥手“去吧,他辅佐你的祖父父皇两代,劳苦功高,又是忠厚长者,总要给他一个体面。”
皇帝探望官员,这算是个潜规则,皇帝毕竟身系一国之望,不能轻易出宫看望大臣,你说你病了,如果皇帝去了,不小心被感染了,你说你死不死?不死也得被喷死;你说你只是轻症,皇帝去看你了,你是迎接还是不迎接呢?要知道很多病是不能见风的,皇帝来你家你敢在屋里面迎接?那肯定要去门口跪迎的,然后你的病怕见风,见完皇帝扭头你就去找阎王爷报道了,你说这个时候是你晦气还是皇帝晦气?
所以一般的轻症,或者稍微重一点的病症,皇帝一般都会打发亲近之人去探望,再带着几名太医,然后等你好了再写一份感恩折子,这也不失为一段佳话;要是病的不严重,皇帝却来看望你了,别的大臣们却没说什么,那就证明你在他们眼里顶多只是个“宠臣”,都不屑于弹劾你甚至不屑于关注你;所以但凡是个要脸的高官重臣,都不希望皇帝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亲自来探望,这根本不是探望,这是要命啊;而有一种人这不怕这些的,那就是真的病入膏肓的重臣,越是这个时候越是希望皇帝能来,来了证明皇帝真的很看重自己做的贡献,最起码证明,自己没有渎职,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皇帝很看重,然后就是卖卖惨,你看我都这样了,马上嗝屁了,皇帝你能不能看在我为国辛劳的份上,给我点福荫?让我也能惠及子孙?如此也不负一生辛劳不是。
太皇太后接着吩咐道“有些话,你也可以问问他,毕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孙儿明白”朱祁镇点头答应,然后就吩咐王振去准备去了。
有句俗语叫做“皇帝出行,惊天动地”皇帝厨工从来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预防,比如静街,等,成年皇帝还好,但是也不会像是后世电视剧演的一样,想出来就出来了,要知道封建社会时代,皇帝那是真的“一人系天下之安危”,皇帝每天干了些什么都会有专人记录的,外朝内廷,都会有人将皇帝的一言一行全部记录下... -->>
国丧百日,天子以日代月,需守孝二十七日,哪怕如今已经登基为帝,朱祁镇的首要任务仍然不是处理政务,而是尽孝,他要和弟弟,刚获封铖王的朱祁钰一起,为宣宗皇帝守孝二十七日。
当然,毕竟是皇帝,不可能天天守在灵前,多数时间朱祁镇是在跟着太皇太后身边,由太皇太后手把手的教授处理政务的心得。
今日朱祁镇则是与太皇太后一起在慈宁宫的花园之中散步。太皇太后说道“山陵之事,中就太过仓促了,可也是没有办法之事,谁有会想到会如此突兀呢,不过还是要吩咐下去,莫要心急,仁宗宗皇帝和宣宗皇帝都是仁爱之君,宁可时间长一些,也不能让下面出现虐民之举,若是因此伤了你父皇的爱民之心,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见仁宗皇帝于地下了。”
王振在旁边恭敬地回答道“奴婢知道,内阁的意思是多征民夫,以丰城候李贤,太监沐敬,工部尚书吴中,侍郎蔡信督十万工,想来会尽快完工的”
太皇太后低叹一声,对朱祁镇道“这样的体面,是不得不为,却也最伤民力,此事你要记个教训,有些事有备无患,否则太伤民力,也伤声名。”
朱祁镇点头应是,而今头等大事就是国丧,国丧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山陵之事,朱祁镇也看过山陵图,也曾暗暗估算过,这基本就相当于在天寿山中建造一个新的紫禁城,若是平常,用几万人,修上个几年,几十年的动静也小,也不会毁伤民力,但如今,却是要在几个月内完成,以现在的技术,不填进去几条人命,那就不正常了。只不过,不论是从太皇太后的角度,还是朱祁镇的角度,这样的事情都不可避免,毕竟无论是谁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儿子、父亲一直停灵,不得入土为安。
太皇太后继续问王振“内阁还有别的事情吗”
而今的治政体系,司礼监的权利得到了极大地强化,太皇太后没有临朝称制的心思,就不能频繁接见朝臣,所有的奏疏都需要由内阁整理,然后附上“票拟”交入宫中。
然后司礼监在处理一遍,大事禀报,小事或者说有成例的事情,只需要“批红”即可,太皇太后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都要看一遍,那他不就成了太祖皇帝那样的工作狂了?所以这一套程序走下来,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权力被王振所掌握了,那就是呈递奏疏的顺序,可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顺序改动,如今太皇太后当家,三杨在外,小小的王振自然不在话下,可是皇帝呢?幼年皇帝呢?历史上王振就是利用这样的权力才能够在太皇太后驾崩,三杨去职后,把控朝野的,就是外臣想要面圣,不给够银子连门都进不去,这就叫做“蒙蔽圣聪”也是大臣们最痛恨的,这还是王振属于初代权宦,翻翻明史,你会发现哪怕是聪慧如嘉靖皇帝也都被玩弄过,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严嵩扳倒夏言了,可以说是整个明史之中太监的高光时刻,首先是内外联动,先是司礼监将首辅夏言《请复河套》的奏疏压了一压,然后趁着嘉靖皇帝刚刚服食丹药情绪不稳之际,将次辅严嵩弹劾夏言“结交武臣”的奏疏第一个递了上去,嘉靖皇帝刚刚服食完丹药,情绪无法控制,紧接着就看到了严嵩告发夏言的奏疏,自然是愤怒失智,就等着夏言写请罪奏疏呢,然后司礼监就将夏言的《请复河套疏》递了上去,嘉靖一看,不是请罪的,而是请求打仗的,这不正好印证了前面严嵩告发的“结交武臣”吗?于是愤怒之下,跟本就不给夏言解释,直接定罪“腰斩弃市”,三边总制曾钺抄家,斩首,妻女发卖为奴。也首开“杀首辅”的例子;就这样夏言,这样一个能把大礼仪事件中占尽上风的张璁喷得体无完肤引咎辞职的牛人,结果就因为司礼监呈送的奏疏顺序不对,被腰斩弃市,以为守边大将被杀头,妻女被发卖为奴。
可想而知,王振掌握了这样的权力,若是遇到明君,倒还好,起码能够压制住他,若是遇上一个拎不清的,后果自然可知;而历史上的英宗皇帝就是个拎不清的,这才在土木堡当了留学生了。
当然了此时的王振是不敢有这些想法的,毕竟太皇太后身体康健,三杨仍然在职;玩死一个小小的王振还是不在话下的;所以对于朝政之事,王振是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隐瞒,立即回道“禀太皇太后,太医院上报,太子少师吏部尚书,蹇公怕是不好了”
正在缓步行走的太皇太后猛地一顿,然后叹息“蹇义也老了,孙儿你去探望一下吧”
朱祁镇点头应是,然后劝慰道“蹇公吉人自有天相,祖母无需太过担忧。”
太皇太后只是再次叹息,然后挥挥手“去吧,他辅佐你的祖父父皇两代,劳苦功高,又是忠厚长者,总要给他一个体面。”
皇帝探望官员,这算是个潜规则,皇帝毕竟身系一国之望,不能轻易出宫看望大臣,你说你病了,如果皇帝去了,不小心被感染了,你说你死不死?不死也得被喷死;你说你只是轻症,皇帝去看你了,你是迎接还是不迎接呢?要知道很多病是不能见风的,皇帝来你家你敢在屋里面迎接?那肯定要去门口跪迎的,然后你的病怕见风,见完皇帝扭头你就去找阎王爷报道了,你说这个时候是你晦气还是皇帝晦气?
所以一般的轻症,或者稍微重一点的病症,皇帝一般都会打发亲近之人去探望,再带着几名太医,然后等你好了再写一份感恩折子,这也不失为一段佳话;要是病的不严重,皇帝却来看望你了,别的大臣们却没说什么,那就证明你在他们眼里顶多只是个“宠臣”,都不屑于弹劾你甚至不屑于关注你;所以但凡是个要脸的高官重臣,都不希望皇帝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亲自来探望,这根本不是探望,这是要命啊;而有一种人这不怕这些的,那就是真的病入膏肓的重臣,越是这个时候越是希望皇帝能来,来了证明皇帝真的很看重自己做的贡献,最起码证明,自己没有渎职,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皇帝很看重,然后就是卖卖惨,你看我都这样了,马上嗝屁了,皇帝你能不能看在我为国辛劳的份上,给我点福荫?让我也能惠及子孙?如此也不负一生辛劳不是。
太皇太后接着吩咐道“有些话,你也可以问问他,毕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孙儿明白”朱祁镇点头答应,然后就吩咐王振去准备去了。
有句俗语叫做“皇帝出行,惊天动地”皇帝厨工从来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预防,比如静街,等,成年皇帝还好,但是也不会像是后世电视剧演的一样,想出来就出来了,要知道封建社会时代,皇帝那是真的“一人系天下之安危”,皇帝每天干了些什么都会有专人记录的,外朝内廷,都会有人将皇帝的一言一行全部记录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