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南明汹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问你,师资呢?哦,主角培养人,先带出来一批人。嘿嘿,多少年过去了,没个三年五载能行?主角不干别的了啊?
英国的教育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师资不足,没办法只要实施“导生制”,就是老师教大学生,大学生教小学生。师资问题解决了,教育质量下来了。后来在竞争中不敌德美两国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德国是先培养师范生,这就用了很多很多年,代表人物是“第斯多惠”,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主角有第斯多惠的水平吗?你说有。可以。有那个时间吗?凭什么第斯多惠需要四十年,而主角就需要四年甚至四个月就能搞定?神啊?
行!师资就算有了,找一堆外国人教(好像十七世纪的外国人多有文化似的)。问题是,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考试大纲这些全方位的东西你考虑过吗?什么?不需要。拜托,难道你要采取个别授课制吗?不会吧,那效率太低了。
你必须采取“班级授课制”,什么时候出现?大概就是小说里的年代,十七世纪,不过是在上半期。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时间大概是在1632年上下五年。只有班级授课制才能大规模培养人才。什么?你也弄。你有钱吗?
再一个,班级授课制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至少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学业失败,被淘汰。大家都是班级授课制培养出来的,大家也知道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你身边总有学业失败的吧?挂科就是学业失败。那我问你,你培养一万人,要淘汰两千,剩下的八千人当中,只有前两千人合格,其他的六千人也不过是勉强合格。这是必然规律,多少年都这样,你可别跟我说你的一万人培养出来全合格。培养一万人,八九年不干活,全是你养活,你行吗?行,你可以。那十万人呢?一百万人呢?我问你你怎么办教育。问题是教育方式就是个别授课制和班级授课制两种,其他的分子教学法,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那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个别授课制或班级授课制,都差不多。
为什么一开始只有普及两三年教育。那是因为物理学这个东西想要学会,必须得十二岁以后,也就是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的那个“形式运算阶段”的大脑发育出来之后才能学会,所以物理是在初二才能学,化学则在初三。
普通的火炮技术那是初中物理和化学,你要培养多久才行?还有抛物线和三角函数呢?这是一个系统,一个体系,你不能只教物理吧?所以,十七世纪没有弹道学,那些小说全是骗人的。你想弄弹道学出来,你做梦!
最后,杂谈一些
说了德国教育大家就更明白了。1571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掀起了宗教改革的浪潮。那之前西欧全是天主教,《圣经》都是拉丁文的。普通老百姓个个都是文盲,所以传教士、堂区主教说什么老百姓就信什么,让买赎罪券就买,让贡献贞操就贡献。路德认为这不行。于是就把拉丁文的圣经翻译成了德文的。这么一来德国老百姓就有可能了解圣经内容,就不会被天主教的各级教士忽悠了。可是,老百姓不认字,虽然会说德语可是还是看不懂圣经。于是就普及教育,其实就是开一年的识字班。于是,老百姓就能读懂圣经了,宗教改革的成果得以巩固。当然,民族统一也跟这个有关,不提了。
后来,封建主们发现,哎呀,普及教育会让士兵战斗力强大。为啥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大家可能没见过不认字的人,不认字的人只信拳头,你不揍他,他就认他自己的理,你说什么都白费,而且听不懂命令,理解不了军官的话,自然无法执行军官的意志。你看看戚继光怎么练兵你就明白了。他怎么就想不到在军队当中普及教育呢?好吧,他是白痴,你是聪明的,只能这么认为了。
相反,认字的人就经过了“认知革命”,大脑的工作方式发生变化了,能团结起来而且也能理解命令了,军队战斗力自然提高,再加上点个人崇拜和民族主义,那就嗷嗷叫了,一群野狼出现了。这些我在小说里面也说了。
顺便说一句,犹太人根本就不聪明,全是他妈吹牛逼。犹太人聪明也不过是西欧犹太人聪明,因为他们都在德国,吃了德国普及教育的红利,东欧在匈牙利、波兰和俄罗斯的犹太人就个顶个傻逼。所以,这跟教育有关,跟人种无关。爱因斯坦就是个德国人,他死的时候,在弥留之际说的是德语,为什么,因为他的母语是德语而不是希伯来语,否则都快翘辫子了,弥留了,还得说外国话吗?可惜,当时的护士不懂德语,他们美国人不学外语,所以听不懂,不知道爱因斯坦说了什么,因此爱因斯坦没有留下遗言。不是他没说,是护士听不懂。
再后来1870年以后,德意志帝国建立了,普及教育才真正开展。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国民教育制度才建立起来。二战后,德国为了国家发展,创办职业教育,二战后第一个西德总理阿登纳说职业教育是他们的立国之本。于是,企业和国家一起创办职业教育,那些工人就在企业里面培训。这就是著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这个道理就是我前文说的美国玻璃厂和巴西飞机制造厂的道理一样。绝不可能培养几个人,先预留着,等过段时间出现这方面需求这个人再发挥作用,这绝对不可能。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世界工厂,可是却没有技校生。你认为教育部的大佬们没听过“双元制职业教育”吗?肯定听过,保不齐还参观访问过。你可能问,为什么不学?靠,能学早学了。是想学也学不会好吗?那玩意贼他妈难弄。那么容易学的话,德国靠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没有什么东西是单一因素影响的,教育也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系统,而且是连接社会和家庭的纽带,不是有个人教有个人学就行的。这些我在“高考真相”以及小说的其他章节里都说了。没看我的小说我能理解,写的不好,但是你胡说八道就不应该了。
小说里面有科举,但是科举是怎么回事没看别胡说。再一个,现代的高考其实就是科举,只是考上了就是上个大学,不能当官而已,当然了考公务员也算是科举。不信可以去看北大教授,著名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的《吾国教育病理》和《科场现形记》,就明白了。
另外,穿越明末,开金手指,蒸汽机都出来的绝对绝对不可能,我在作品相关里面说了,这里不再多说。我这个小说成绩不好,我自己知道,主要是我作文水平不行,这个我是承认的。但是你决不能说我思想不行,小说里表达的东西,我想大家都看到了。我是教育学、哲学双博士,哲学博士后,我用你教?但是,你批评我小说文笔不行,剧情乱七八糟,随便骂。我是那样的,确实是不行,被骂正常。我写这个小说的初衷是哀叹南明,另外一个是玩,尝试一下看看。现在看来我没有写小说的才能。
我在世界史的思维下看明朝。后面本打算写货币战、贸易战、殖民争夺战。但是,也没人看,我不相信柯山梦、老白牛能在只有二十个读者的情况下写二百万字的书。我写完顺治死,差不多就那么地了。
在这里顺便说一句,看书的大爷们,如果你认为书写的好的你就夸夸作者,给点鼓励。如果认为写的不好的,你也别当喷子喷人家。写书的不容易,都是怀着一腔热情来写,那是生产者,在进行精神生产,明白吗?跟工人阶级是一个道理。他写得不好你不看就完了,你乱喷算怎么回事。当然诚恳的建议和批评当然是要的了。另外别拿作者跟经典比,你怎么不去比莎士比亚、曹雪芹、罗贯中呢?看了之后喷的还算是不错的人呢,就是人品差点,也没啥。恶心的就在于看都没看,就看看标题,章节题目,就出来乱喷,影响作者心情,打击作者信心和热情的。
问你,师资呢?哦,主角培养人,先带出来一批人。嘿嘿,多少年过去了,没个三年五载能行?主角不干别的了啊?
英国的教育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师资不足,没办法只要实施“导生制”,就是老师教大学生,大学生教小学生。师资问题解决了,教育质量下来了。后来在竞争中不敌德美两国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德国是先培养师范生,这就用了很多很多年,代表人物是“第斯多惠”,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主角有第斯多惠的水平吗?你说有。可以。有那个时间吗?凭什么第斯多惠需要四十年,而主角就需要四年甚至四个月就能搞定?神啊?
行!师资就算有了,找一堆外国人教(好像十七世纪的外国人多有文化似的)。问题是,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考试大纲这些全方位的东西你考虑过吗?什么?不需要。拜托,难道你要采取个别授课制吗?不会吧,那效率太低了。
你必须采取“班级授课制”,什么时候出现?大概就是小说里的年代,十七世纪,不过是在上半期。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时间大概是在1632年上下五年。只有班级授课制才能大规模培养人才。什么?你也弄。你有钱吗?
再一个,班级授课制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至少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学业失败,被淘汰。大家都是班级授课制培养出来的,大家也知道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你身边总有学业失败的吧?挂科就是学业失败。那我问你,你培养一万人,要淘汰两千,剩下的八千人当中,只有前两千人合格,其他的六千人也不过是勉强合格。这是必然规律,多少年都这样,你可别跟我说你的一万人培养出来全合格。培养一万人,八九年不干活,全是你养活,你行吗?行,你可以。那十万人呢?一百万人呢?我问你你怎么办教育。问题是教育方式就是个别授课制和班级授课制两种,其他的分子教学法,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那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个别授课制或班级授课制,都差不多。
为什么一开始只有普及两三年教育。那是因为物理学这个东西想要学会,必须得十二岁以后,也就是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的那个“形式运算阶段”的大脑发育出来之后才能学会,所以物理是在初二才能学,化学则在初三。
普通的火炮技术那是初中物理和化学,你要培养多久才行?还有抛物线和三角函数呢?这是一个系统,一个体系,你不能只教物理吧?所以,十七世纪没有弹道学,那些小说全是骗人的。你想弄弹道学出来,你做梦!
最后,杂谈一些
说了德国教育大家就更明白了。1571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掀起了宗教改革的浪潮。那之前西欧全是天主教,《圣经》都是拉丁文的。普通老百姓个个都是文盲,所以传教士、堂区主教说什么老百姓就信什么,让买赎罪券就买,让贡献贞操就贡献。路德认为这不行。于是就把拉丁文的圣经翻译成了德文的。这么一来德国老百姓就有可能了解圣经内容,就不会被天主教的各级教士忽悠了。可是,老百姓不认字,虽然会说德语可是还是看不懂圣经。于是就普及教育,其实就是开一年的识字班。于是,老百姓就能读懂圣经了,宗教改革的成果得以巩固。当然,民族统一也跟这个有关,不提了。
后来,封建主们发现,哎呀,普及教育会让士兵战斗力强大。为啥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大家可能没见过不认字的人,不认字的人只信拳头,你不揍他,他就认他自己的理,你说什么都白费,而且听不懂命令,理解不了军官的话,自然无法执行军官的意志。你看看戚继光怎么练兵你就明白了。他怎么就想不到在军队当中普及教育呢?好吧,他是白痴,你是聪明的,只能这么认为了。
相反,认字的人就经过了“认知革命”,大脑的工作方式发生变化了,能团结起来而且也能理解命令了,军队战斗力自然提高,再加上点个人崇拜和民族主义,那就嗷嗷叫了,一群野狼出现了。这些我在小说里面也说了。
顺便说一句,犹太人根本就不聪明,全是他妈吹牛逼。犹太人聪明也不过是西欧犹太人聪明,因为他们都在德国,吃了德国普及教育的红利,东欧在匈牙利、波兰和俄罗斯的犹太人就个顶个傻逼。所以,这跟教育有关,跟人种无关。爱因斯坦就是个德国人,他死的时候,在弥留之际说的是德语,为什么,因为他的母语是德语而不是希伯来语,否则都快翘辫子了,弥留了,还得说外国话吗?可惜,当时的护士不懂德语,他们美国人不学外语,所以听不懂,不知道爱因斯坦说了什么,因此爱因斯坦没有留下遗言。不是他没说,是护士听不懂。
再后来1870年以后,德意志帝国建立了,普及教育才真正开展。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国民教育制度才建立起来。二战后,德国为了国家发展,创办职业教育,二战后第一个西德总理阿登纳说职业教育是他们的立国之本。于是,企业和国家一起创办职业教育,那些工人就在企业里面培训。这就是著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这个道理就是我前文说的美国玻璃厂和巴西飞机制造厂的道理一样。绝不可能培养几个人,先预留着,等过段时间出现这方面需求这个人再发挥作用,这绝对不可能。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世界工厂,可是却没有技校生。你认为教育部的大佬们没听过“双元制职业教育”吗?肯定听过,保不齐还参观访问过。你可能问,为什么不学?靠,能学早学了。是想学也学不会好吗?那玩意贼他妈难弄。那么容易学的话,德国靠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没有什么东西是单一因素影响的,教育也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系统,而且是连接社会和家庭的纽带,不是有个人教有个人学就行的。这些我在“高考真相”以及小说的其他章节里都说了。没看我的小说我能理解,写的不好,但是你胡说八道就不应该了。
小说里面有科举,但是科举是怎么回事没看别胡说。再一个,现代的高考其实就是科举,只是考上了就是上个大学,不能当官而已,当然了考公务员也算是科举。不信可以去看北大教授,著名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的《吾国教育病理》和《科场现形记》,就明白了。
另外,穿越明末,开金手指,蒸汽机都出来的绝对绝对不可能,我在作品相关里面说了,这里不再多说。我这个小说成绩不好,我自己知道,主要是我作文水平不行,这个我是承认的。但是你决不能说我思想不行,小说里表达的东西,我想大家都看到了。我是教育学、哲学双博士,哲学博士后,我用你教?但是,你批评我小说文笔不行,剧情乱七八糟,随便骂。我是那样的,确实是不行,被骂正常。我写这个小说的初衷是哀叹南明,另外一个是玩,尝试一下看看。现在看来我没有写小说的才能。
我在世界史的思维下看明朝。后面本打算写货币战、贸易战、殖民争夺战。但是,也没人看,我不相信柯山梦、老白牛能在只有二十个读者的情况下写二百万字的书。我写完顺治死,差不多就那么地了。
在这里顺便说一句,看书的大爷们,如果你认为书写的好的你就夸夸作者,给点鼓励。如果认为写的不好的,你也别当喷子喷人家。写书的不容易,都是怀着一腔热情来写,那是生产者,在进行精神生产,明白吗?跟工人阶级是一个道理。他写得不好你不看就完了,你乱喷算怎么回事。当然诚恳的建议和批评当然是要的了。另外别拿作者跟经典比,你怎么不去比莎士比亚、曹雪芹、罗贯中呢?看了之后喷的还算是不错的人呢,就是人品差点,也没啥。恶心的就在于看都没看,就看看标题,章节题目,就出来乱喷,影响作者心情,打击作者信心和热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