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佛说四十二章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于是他回去煮啦,吃啦,突然想起老和尚的话,──其他四戒不能守,这条妄语戒,受了以后一定要遵守的,他说:
“哎呀!糟糕了,我说是买回来自己作乐,今天没有什么事,晚上我假如去赴约的话,岂不就打妄语了吗?有罪过啊!”
他为了守戒,那天晚上决定不去赴约,吃饱了就睡大觉。
谁知道他们那个集团当晚去抢劫时发生了意外,因为大富人家有的是卫兵,极力抗御,把这些抢匪一网打尽,送往官府查办,最后全部砍头伏法,而这位守戒的仁兄,为了守不妄语戒,没有去参加这次的行动,结果保全了一条小命。
这就是能够持戒的功德。
我们再回头来说,二百五十戒是出家的比丘(象我这样的身份称为比丘)所受持的具足戒,也就是完全要遵守的戒条,有二百五十条。这二百五十条,共分成七类: 四波罗夷, 十三僧残, 二不定法, 一百二十舍堕, 四提舍尼, 百众学, 七灭诤法。总而言之,这是做一个比丘,应该遵守的戒条。譬如说杀盗淫妄四波罗夷,是根本戒,通于在家,也就是出家与在家同样的最根本戒条,其他的不是根本戒。所以犯了戒,并不是每一条都同等重罪的,但是根本精神是脉络相通的。在座除了心理法师是受比丘戒,应该遵守这二百五十条戒,你们都不必遵守,只要持五戒就可以了。再说,我们现在也不是专门研究戒律,只须大概了解一下就好了。
“进止清净”进,就是向前进;止,就是停止。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要合乎威仪,合乎戒律,能够这样做到,才可以保持身心的清净。总而言之,二百五十条戒也好,三百四十八条戒也好,或者是五戒、八戒,主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止恶行善”凡是坏的事情,绝对不可以去做,好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去做,这是我们持戒的根本目的。
“为四真道行”四真,就是前面所讲的“四谛”─苦、集、灭、道四种真理,是作为沙门所修持的一种行门(功夫)。
“成阿罗汉”假使能够观察苦集灭道,修持到家了,最后就可以证到四果的阿罗汉。阿罗汉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太多了,依法华经论释所说,阿罗汉含有十九种意义,不过,把它归纳起来有三种:
一、应供:阿罗汉是真正应该接受人天供养的圣者。
二、杀贼:贼,指烦恼贼,证到阿罗汉的圣果,已经把所有的烦恼都断尽了。
三、无生:阿罗汉既然断除了一切的烦恼,也断尽了一切染污的行为,这时候已经了生脱死,不会再来受生了,所以称为无生。
以前,我曾经讲过,比丘也有三个意思:乞士、怖魔、破恶。也可以说比丘属于因,阿罗汉属于果。在因地能够修持乞士的因,就可以证得应供的果;在比丘的因地能够怖魔,到了阿罗汉的果位,就可以杀灭烦恼贼;在比丘的因位能够断一切恶,到了阿罗汉的果位,便证得无生,所以比丘和阿罗汉的三种意义,可以相对待,有因果关系的。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成了阿罗汉果,就证得六种的神通。这六种神通,我简单地把它介绍一下:
一、天眼通:好象你现在看书,里面的字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那一边的东西,就看不到了。我们在房子里面,可以看到所有摆放着的东西,可是房子外面的,就看不到了,可见凡夫的视力是有限的。假如成为阿罗汉,证了天眼通,视野不受物质的障碍,就是几千几万里以外,都可以一目了然,所有的空间,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
二、天耳通:大的,响亮的声音我们听得到,可是小的就听不到了。在房屋里面的声音,我们听得到,但隔壁的声音就听不到了。假如证得了天耳通,不但大声听到,小的声音也听得到;人的声音可以听得到,那些小小的蚊虫蚂蚁在讲话,也同样听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在几千里、几万里以外的声音,都可以听到的,这是证得天耳通的效果。
三、神足通:或者称为如意通、神境通,证得这种功夫,就会有很多的变化,都是不可思议的。讲到神通变化,佛经中常常提到有十八种神变,譬如说在右胁可以出水,左胁可以出火;左边出水,右边出火;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等等,都是在变化的,证到阿罗汉就具有这样的功夫。还有,走在水上,和在平地行走一样的;走在地上好象在水中一样的,可以钻进去;也可以在空中自在地行、住、坐、卧,甚至把自己的身体遍满整个虚空,也可以由大变成很小,这十八种变化,经典中称为十八种神变,是神足通所具有的变化。
四、他心通:现在我们跟人家面对面,人家口里面讲什么,我们就听什么。有的人嘴里面讲的是这样,心里面想的又是另外一套,别人都不晓得他内心的意念是什么,但是,要是证了他心通,别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了如指掌,一看就知道了,这就是他心通的功夫。
凡夫所有的心理状态,证了他心通是可以知道的,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运用定的功夫,把心理活动停止了,那就什么通都用不上的。
现在,我讲一个短短的故事,证明要是停止了心理活动,他心通的功夫就起不了效用。
话说中国唐朝代宗皇帝的时候,突然从西天(印度)来了一位出家人,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不知道叫什么法名,不过,他的耳朵非常大,又对经律论三藏都通达,因此称为“大耳三藏”
当他见到代宗皇帝,说:
“我有他心通,你不论想什么,我都知道的。”
皇帝一听,这还了得,不如把他介绍给国师慧忠法师,让他们相识吧!
两位大师见面以后,慧忠国师问大耳三藏:
“三藏大师,听说你有他心通,是不是呀?”
“不敢当。”
这个时候,慧忠国师心念一动,问大耳三藏:
“你看看,我现在在什么地方呀?”
“你现在啊哎呀,你是一国之师,是皇上的师父,怎么跑到四川去看龙舟竞渡呢?”
意思是说,你现在跟我讲话,为什么心不在焉地,已经跑到四川去看比赛龙船了。
“你知道我现在的心在什么地方吗?”国师又问。
大耳三藏一看,说:
“哎呀,我的国师啊,怎么你又跑到天津的桥上去看人家玩猴儿把戏啦?”
猴儿把戏,这是此地没有的,过去在大陆或台湾,有跑江湖的,让猴子穿上衣服戴着帽子,当当当敲锣玩戏的。
慧忠国师又说:“那么你看,我的心现在又在什么地方呢?”
这时,大耳三藏找来找去,竟不知慧忠国师的心在什么地方了。为什么?因为国师突然入定,心停止了活动。
可见一个人在心里无念的状态之下,是找不到的。所以他心通只有在心理活动的时候,才可以有效用,也就是说他心通在有定功的人身上,是用不上的。
这时,慧忠国师高声喝斥大耳三藏:
“你这个三藏法师,现在的他心通到那儿去了,怎么找不到我的心呢?”
这一则公案,出自传灯录第五卷,你们可以翻开看看。
五、宿命通:证到宿命通,对于前生,以及多生多劫,甚至未来世的一切遭遇、成败,都能够了解。不但是对自己,连所有的众生前世一切的生活状态,都看得清清楚楚的,这就是宿命通。
六、漏尽通:漏,好象一个杯子可以盛水、盛茶,要是有了洞,水就盛不住,漏掉了。那么,我们人生为什么要漏到三界里面?就是一切的烦恼业障,因此,这里“漏”就是指烦恼,你假如能够断除一切的烦恼,就可以证到漏尽通。证到这种神通,生命就可以得到自由自在的大解脱。
经文中“飞行变化”就是刚才说到的十八种神变,属于神足通。
讲到变,就是转变;化,是把没有的变成为有,好象变魔术。几个月前,有一个外国的魔术团来表演,你看看:把整个人砍断了,好多没有的东西变成有了。一般的魔术家都可以变,假使我们修行,证到阿罗汉果,这种变化的功夫,是魔术家所望尘莫及的。
六种神通,除了最后的漏尽通,前面的五通,不只是阿罗汉,就是一般的神鬼、外道,有功夫的都可以证到前五通,只有漏尽通,象阿罗汉、佛、菩萨,已经证了果的,才可以证得。
“旷劫寿命”旷,很宽广的意思。劫,印度话叫劫波,形容时间很久远。旷劫寿命,就是长寿。就是说能够修持,有修定的功夫,得到生死自由,可以常住世间,寿命要长就有多长,要短就有多短。想要离开世间,马上就可以离开,要久住世间的时候,也可以住久一点。
证得阿罗汉果的人,他的生死自如,寿命长短也是自由的。佛在世的时候,很多阿罗汉都有这样的表现。譬如说,他希望赶快灭度,能够自身出三昧火,把自己的身体焚化;他假使要常住世间,好象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叫大迦叶的,还不想灭度,他发愿要等到当来下生的弥勒佛降生成道的时候,亲自把释迦牟尼佛的袈裟献给弥勒佛。因此,依佛教历史的记载,大迦叶现在还在鸡足山入定,就是要等待弥勒菩萨出世成佛以后才圆寂的,──证了阿罗汉果位是有这样的功夫。
“住动天地”证了阿罗汉果,由于他有许许多多的修持和功德,能够在他住的地方,感动所有的神 ,这说明了阿罗汉的威德,是非常伟大的。
在小乘的果位,四果阿罗汉,已经证得无学位,前面的初果、二果、三果,称为有学位。还有,初果,称为见道,二、三果称为修道,这是小乘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修学的层次,有这些等级。
证得阿罗汉果位时,必定会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这是什么意思呢?阿罗汉在这一生当中,已经修持到了无学的地位,一切烦恼都断尽了,所有该修持的一切梵行都建立了,所应该办的工作,都已经办完了,不会再到三界六道中轮回受苦。
“次为阿那含”第二个是讲阿那含。阿那含也是印度话,翻成中国话叫做不来,或者不还,这是四果当中的第三果。什么叫做不来呢?就是修证到三果的境界,不会再到欲界(人间)来受生死了,所以称为不来。
“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阿那含是什么呢?当他寿命终了的时候,他的灵神,灵神就是一般世俗所讲的灵魂,佛教称为神识,或者阿赖耶识。唯识家在八识规矩诵中说它是“去后来先作主翁”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死的时候,它是最后离开身体的,而一个人来投生的时候,它第一个来入胎,因此说是去后来先作主人翁,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就是这个神灵,我们平常所讲的灵魂。
不过,阿赖耶识和灵魂是有差别的。一般所谓的灵魂并不会改变,而阿赖耶识却是储藏着我们从生到死,不断地造业所留下来的业种子。这些业种子如果碰到相应的因缘,就会再发芽结果,也就是感受报应。由于每个人所造的业不一样,千差万别的业种子储藏在阿赖耶识里面,成熟的时候,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不同的阿赖耶识牵引了各种不一样的生命境遇,这是跟灵魂不同的地方。我在一开始就说过,本经是最早传译到中国来的,也是一部很古老的经典,当时为了适应国人的风情习俗,在翻译上也就随顺着国人的思想和语言了。
或许有的人会怀疑,一个人死了以后,他的神识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当然一个人上生天堂也好,下堕地狱也好,完全由他在世的时候所作所为来决定,因果是丝毫不爽的。人在世时,生命可以保持不坏,全靠寿、暖(气)、(第八阿赖耶)识,假使一口气不来,第八识离开了身体,于是身体变成冰冷的,这个时候就一命呜呼了。另一方面,断了气,并不是一了百了,我们的神识虽说已经离开了身体,却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个躯壳,就象我们作客的,换了一家旅社。
在杂宝藏经中,有一首偈,说明一个人断了气,可以依着身体的温暖,到最后在那一部份冷下来,决定死后到什么地方去投生,这首偈说:
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
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
“顶圣”假使一个人死的时候,身体所有的部份都冰冷了,最后头顶还有温度的话,他一定是出生在好的地方,一定是去成佛作祖,或者去西方了,所以叫“顶圣”“眼生天”假使是面部眼部最后离开的,将来会生到天上去。“人心”胸部心脏最后没有温度,一定再来做人的。“饿鬼腹”最后的温度是在腹部,将来是要做饿鬼的。“畜生膝盖离”要是温度是从膝盖离开,这个要堕入畜生道里面去。“地狱脚板出”整个身体都已经冰冷,最后一双脚还是很热,是最不好的,恐怕要堕落到地狱里面去了。这是杂宝藏经中告诉我们,一个人死后会到什么地方去,可以作为参考。
阿那含(第三果),最后神识到那里去呢,是到十九天去,而后再修行,证得阿罗汉果。
依佛法讲:欲界、色界、无色界,共有二十八层天。欲界有六个天,色界分为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各有三天,四禅有九天,四禅四天向上的五个天,通称为“五不还天”又称“净居天”如果你们念诵地藏经,或者其他经典的话,对这五个天的名称一定很熟悉的,就是: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证得第三果阿那含的,神识就是到这五不还天去,然后再加功用行,修持禅定。而一般用功修持者,如果生到这五天来,也比较好用功,到了那里,就不会再来轮回生死了。
“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接着讲斯陀含,斯陀含,翻译成中国话,称为一来,这是第二果。他死后再到人间来受一次生死,就可以证成阿罗汉果。
“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须陀洹,是印度话,翻译成中国话称为“预流”或称为“入流”这是初果。为什么称预流?他已是预入圣者之流了,但是和儒家所说的圣者并不相同,他是已经超越了人天的圣人。因此,证到初果,就不会再堕入三恶道去了,等于考上了大学,已经取得了入学的资格,只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进,一定可以获得学位的,所以称为预入圣人之流。不过,须陀洹还要经过七次生死,才证得阿罗汉果。但是,他跟一般的凡夫也不一样,凡夫在六道轮回里面,初果须陀洹只是到人间天上来修行,不会再到三途里面去了。
以上所讲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是小乘的四个果位,它必须经过修学证悟,到了什么阶段,证得什么样的果位,断了多少的烦恼。佛学中有所谓“见惑”和“思惑”就是对事理两方面所有的烦恼,都把它给断除了,一步一步的,才能够证得。所以,证了四果,不是容易的,而是有层次地慢慢修持。
“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我们出家的目的,就是要修持、证果,但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能够把爱欲断除。爱,就是情爱,欲,就是贪欲。能够把情爱和贪欲断除,才能够免除生死之苦。说个譬喻,好象我们的四肢──两只手和两只脚,假如用刀把它斩下来,就不能动了。虽然现在科学发达,发生了车祸、意外,手脚断了,马上就可以把它驳接上去,或者装上义肢,但是在古时候,佛在世时医疗是很原始的,所以作这样的譬喻。四肢断了,就是没有用了。“不复用之”起不了作用了。意思是说,我们要出家、要证果,首先必须把情爱和贪欲,所谓“财色名食睡”这许许多多的烦恼,欲望都断了,才能够证果,不然,由爱欲而造业润生,招感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那里能够解脱、自在,证得圣果呢?
在座的诸位虽然没有出家,当然也没有想到要证果。但是,我们学佛,希望有所受用;心地能够获得清净,最低限度,对于人生的这许多欲望、情爱,必须多少能够减轻一些,我们的身心才能够轻安,自在!
”
于是他回去煮啦,吃啦,突然想起老和尚的话,──其他四戒不能守,这条妄语戒,受了以后一定要遵守的,他说:
“哎呀!糟糕了,我说是买回来自己作乐,今天没有什么事,晚上我假如去赴约的话,岂不就打妄语了吗?有罪过啊!”
他为了守戒,那天晚上决定不去赴约,吃饱了就睡大觉。
谁知道他们那个集团当晚去抢劫时发生了意外,因为大富人家有的是卫兵,极力抗御,把这些抢匪一网打尽,送往官府查办,最后全部砍头伏法,而这位守戒的仁兄,为了守不妄语戒,没有去参加这次的行动,结果保全了一条小命。
这就是能够持戒的功德。
我们再回头来说,二百五十戒是出家的比丘(象我这样的身份称为比丘)所受持的具足戒,也就是完全要遵守的戒条,有二百五十条。这二百五十条,共分成七类: 四波罗夷, 十三僧残, 二不定法, 一百二十舍堕, 四提舍尼, 百众学, 七灭诤法。总而言之,这是做一个比丘,应该遵守的戒条。譬如说杀盗淫妄四波罗夷,是根本戒,通于在家,也就是出家与在家同样的最根本戒条,其他的不是根本戒。所以犯了戒,并不是每一条都同等重罪的,但是根本精神是脉络相通的。在座除了心理法师是受比丘戒,应该遵守这二百五十条戒,你们都不必遵守,只要持五戒就可以了。再说,我们现在也不是专门研究戒律,只须大概了解一下就好了。
“进止清净”进,就是向前进;止,就是停止。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要合乎威仪,合乎戒律,能够这样做到,才可以保持身心的清净。总而言之,二百五十条戒也好,三百四十八条戒也好,或者是五戒、八戒,主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止恶行善”凡是坏的事情,绝对不可以去做,好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去做,这是我们持戒的根本目的。
“为四真道行”四真,就是前面所讲的“四谛”─苦、集、灭、道四种真理,是作为沙门所修持的一种行门(功夫)。
“成阿罗汉”假使能够观察苦集灭道,修持到家了,最后就可以证到四果的阿罗汉。阿罗汉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太多了,依法华经论释所说,阿罗汉含有十九种意义,不过,把它归纳起来有三种:
一、应供:阿罗汉是真正应该接受人天供养的圣者。
二、杀贼:贼,指烦恼贼,证到阿罗汉的圣果,已经把所有的烦恼都断尽了。
三、无生:阿罗汉既然断除了一切的烦恼,也断尽了一切染污的行为,这时候已经了生脱死,不会再来受生了,所以称为无生。
以前,我曾经讲过,比丘也有三个意思:乞士、怖魔、破恶。也可以说比丘属于因,阿罗汉属于果。在因地能够修持乞士的因,就可以证得应供的果;在比丘的因地能够怖魔,到了阿罗汉的果位,就可以杀灭烦恼贼;在比丘的因位能够断一切恶,到了阿罗汉的果位,便证得无生,所以比丘和阿罗汉的三种意义,可以相对待,有因果关系的。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成了阿罗汉果,就证得六种的神通。这六种神通,我简单地把它介绍一下:
一、天眼通:好象你现在看书,里面的字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那一边的东西,就看不到了。我们在房子里面,可以看到所有摆放着的东西,可是房子外面的,就看不到了,可见凡夫的视力是有限的。假如成为阿罗汉,证了天眼通,视野不受物质的障碍,就是几千几万里以外,都可以一目了然,所有的空间,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
二、天耳通:大的,响亮的声音我们听得到,可是小的就听不到了。在房屋里面的声音,我们听得到,但隔壁的声音就听不到了。假如证得了天耳通,不但大声听到,小的声音也听得到;人的声音可以听得到,那些小小的蚊虫蚂蚁在讲话,也同样听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在几千里、几万里以外的声音,都可以听到的,这是证得天耳通的效果。
三、神足通:或者称为如意通、神境通,证得这种功夫,就会有很多的变化,都是不可思议的。讲到神通变化,佛经中常常提到有十八种神变,譬如说在右胁可以出水,左胁可以出火;左边出水,右边出火;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等等,都是在变化的,证到阿罗汉就具有这样的功夫。还有,走在水上,和在平地行走一样的;走在地上好象在水中一样的,可以钻进去;也可以在空中自在地行、住、坐、卧,甚至把自己的身体遍满整个虚空,也可以由大变成很小,这十八种变化,经典中称为十八种神变,是神足通所具有的变化。
四、他心通:现在我们跟人家面对面,人家口里面讲什么,我们就听什么。有的人嘴里面讲的是这样,心里面想的又是另外一套,别人都不晓得他内心的意念是什么,但是,要是证了他心通,别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了如指掌,一看就知道了,这就是他心通的功夫。
凡夫所有的心理状态,证了他心通是可以知道的,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运用定的功夫,把心理活动停止了,那就什么通都用不上的。
现在,我讲一个短短的故事,证明要是停止了心理活动,他心通的功夫就起不了效用。
话说中国唐朝代宗皇帝的时候,突然从西天(印度)来了一位出家人,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不知道叫什么法名,不过,他的耳朵非常大,又对经律论三藏都通达,因此称为“大耳三藏”
当他见到代宗皇帝,说:
“我有他心通,你不论想什么,我都知道的。”
皇帝一听,这还了得,不如把他介绍给国师慧忠法师,让他们相识吧!
两位大师见面以后,慧忠国师问大耳三藏:
“三藏大师,听说你有他心通,是不是呀?”
“不敢当。”
这个时候,慧忠国师心念一动,问大耳三藏:
“你看看,我现在在什么地方呀?”
“你现在啊哎呀,你是一国之师,是皇上的师父,怎么跑到四川去看龙舟竞渡呢?”
意思是说,你现在跟我讲话,为什么心不在焉地,已经跑到四川去看比赛龙船了。
“你知道我现在的心在什么地方吗?”国师又问。
大耳三藏一看,说:
“哎呀,我的国师啊,怎么你又跑到天津的桥上去看人家玩猴儿把戏啦?”
猴儿把戏,这是此地没有的,过去在大陆或台湾,有跑江湖的,让猴子穿上衣服戴着帽子,当当当敲锣玩戏的。
慧忠国师又说:“那么你看,我的心现在又在什么地方呢?”
这时,大耳三藏找来找去,竟不知慧忠国师的心在什么地方了。为什么?因为国师突然入定,心停止了活动。
可见一个人在心里无念的状态之下,是找不到的。所以他心通只有在心理活动的时候,才可以有效用,也就是说他心通在有定功的人身上,是用不上的。
这时,慧忠国师高声喝斥大耳三藏:
“你这个三藏法师,现在的他心通到那儿去了,怎么找不到我的心呢?”
这一则公案,出自传灯录第五卷,你们可以翻开看看。
五、宿命通:证到宿命通,对于前生,以及多生多劫,甚至未来世的一切遭遇、成败,都能够了解。不但是对自己,连所有的众生前世一切的生活状态,都看得清清楚楚的,这就是宿命通。
六、漏尽通:漏,好象一个杯子可以盛水、盛茶,要是有了洞,水就盛不住,漏掉了。那么,我们人生为什么要漏到三界里面?就是一切的烦恼业障,因此,这里“漏”就是指烦恼,你假如能够断除一切的烦恼,就可以证到漏尽通。证到这种神通,生命就可以得到自由自在的大解脱。
经文中“飞行变化”就是刚才说到的十八种神变,属于神足通。
讲到变,就是转变;化,是把没有的变成为有,好象变魔术。几个月前,有一个外国的魔术团来表演,你看看:把整个人砍断了,好多没有的东西变成有了。一般的魔术家都可以变,假使我们修行,证到阿罗汉果,这种变化的功夫,是魔术家所望尘莫及的。
六种神通,除了最后的漏尽通,前面的五通,不只是阿罗汉,就是一般的神鬼、外道,有功夫的都可以证到前五通,只有漏尽通,象阿罗汉、佛、菩萨,已经证了果的,才可以证得。
“旷劫寿命”旷,很宽广的意思。劫,印度话叫劫波,形容时间很久远。旷劫寿命,就是长寿。就是说能够修持,有修定的功夫,得到生死自由,可以常住世间,寿命要长就有多长,要短就有多短。想要离开世间,马上就可以离开,要久住世间的时候,也可以住久一点。
证得阿罗汉果的人,他的生死自如,寿命长短也是自由的。佛在世的时候,很多阿罗汉都有这样的表现。譬如说,他希望赶快灭度,能够自身出三昧火,把自己的身体焚化;他假使要常住世间,好象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叫大迦叶的,还不想灭度,他发愿要等到当来下生的弥勒佛降生成道的时候,亲自把释迦牟尼佛的袈裟献给弥勒佛。因此,依佛教历史的记载,大迦叶现在还在鸡足山入定,就是要等待弥勒菩萨出世成佛以后才圆寂的,──证了阿罗汉果位是有这样的功夫。
“住动天地”证了阿罗汉果,由于他有许许多多的修持和功德,能够在他住的地方,感动所有的神 ,这说明了阿罗汉的威德,是非常伟大的。
在小乘的果位,四果阿罗汉,已经证得无学位,前面的初果、二果、三果,称为有学位。还有,初果,称为见道,二、三果称为修道,这是小乘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修学的层次,有这些等级。
证得阿罗汉果位时,必定会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这是什么意思呢?阿罗汉在这一生当中,已经修持到了无学的地位,一切烦恼都断尽了,所有该修持的一切梵行都建立了,所应该办的工作,都已经办完了,不会再到三界六道中轮回受苦。
“次为阿那含”第二个是讲阿那含。阿那含也是印度话,翻成中国话叫做不来,或者不还,这是四果当中的第三果。什么叫做不来呢?就是修证到三果的境界,不会再到欲界(人间)来受生死了,所以称为不来。
“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阿那含是什么呢?当他寿命终了的时候,他的灵神,灵神就是一般世俗所讲的灵魂,佛教称为神识,或者阿赖耶识。唯识家在八识规矩诵中说它是“去后来先作主翁”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死的时候,它是最后离开身体的,而一个人来投生的时候,它第一个来入胎,因此说是去后来先作主人翁,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就是这个神灵,我们平常所讲的灵魂。
不过,阿赖耶识和灵魂是有差别的。一般所谓的灵魂并不会改变,而阿赖耶识却是储藏着我们从生到死,不断地造业所留下来的业种子。这些业种子如果碰到相应的因缘,就会再发芽结果,也就是感受报应。由于每个人所造的业不一样,千差万别的业种子储藏在阿赖耶识里面,成熟的时候,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不同的阿赖耶识牵引了各种不一样的生命境遇,这是跟灵魂不同的地方。我在一开始就说过,本经是最早传译到中国来的,也是一部很古老的经典,当时为了适应国人的风情习俗,在翻译上也就随顺着国人的思想和语言了。
或许有的人会怀疑,一个人死了以后,他的神识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当然一个人上生天堂也好,下堕地狱也好,完全由他在世的时候所作所为来决定,因果是丝毫不爽的。人在世时,生命可以保持不坏,全靠寿、暖(气)、(第八阿赖耶)识,假使一口气不来,第八识离开了身体,于是身体变成冰冷的,这个时候就一命呜呼了。另一方面,断了气,并不是一了百了,我们的神识虽说已经离开了身体,却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个躯壳,就象我们作客的,换了一家旅社。
在杂宝藏经中,有一首偈,说明一个人断了气,可以依着身体的温暖,到最后在那一部份冷下来,决定死后到什么地方去投生,这首偈说:
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
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
“顶圣”假使一个人死的时候,身体所有的部份都冰冷了,最后头顶还有温度的话,他一定是出生在好的地方,一定是去成佛作祖,或者去西方了,所以叫“顶圣”“眼生天”假使是面部眼部最后离开的,将来会生到天上去。“人心”胸部心脏最后没有温度,一定再来做人的。“饿鬼腹”最后的温度是在腹部,将来是要做饿鬼的。“畜生膝盖离”要是温度是从膝盖离开,这个要堕入畜生道里面去。“地狱脚板出”整个身体都已经冰冷,最后一双脚还是很热,是最不好的,恐怕要堕落到地狱里面去了。这是杂宝藏经中告诉我们,一个人死后会到什么地方去,可以作为参考。
阿那含(第三果),最后神识到那里去呢,是到十九天去,而后再修行,证得阿罗汉果。
依佛法讲:欲界、色界、无色界,共有二十八层天。欲界有六个天,色界分为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各有三天,四禅有九天,四禅四天向上的五个天,通称为“五不还天”又称“净居天”如果你们念诵地藏经,或者其他经典的话,对这五个天的名称一定很熟悉的,就是: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证得第三果阿那含的,神识就是到这五不还天去,然后再加功用行,修持禅定。而一般用功修持者,如果生到这五天来,也比较好用功,到了那里,就不会再来轮回生死了。
“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接着讲斯陀含,斯陀含,翻译成中国话,称为一来,这是第二果。他死后再到人间来受一次生死,就可以证成阿罗汉果。
“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须陀洹,是印度话,翻译成中国话称为“预流”或称为“入流”这是初果。为什么称预流?他已是预入圣者之流了,但是和儒家所说的圣者并不相同,他是已经超越了人天的圣人。因此,证到初果,就不会再堕入三恶道去了,等于考上了大学,已经取得了入学的资格,只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进,一定可以获得学位的,所以称为预入圣人之流。不过,须陀洹还要经过七次生死,才证得阿罗汉果。但是,他跟一般的凡夫也不一样,凡夫在六道轮回里面,初果须陀洹只是到人间天上来修行,不会再到三途里面去了。
以上所讲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是小乘的四个果位,它必须经过修学证悟,到了什么阶段,证得什么样的果位,断了多少的烦恼。佛学中有所谓“见惑”和“思惑”就是对事理两方面所有的烦恼,都把它给断除了,一步一步的,才能够证得。所以,证了四果,不是容易的,而是有层次地慢慢修持。
“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我们出家的目的,就是要修持、证果,但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能够把爱欲断除。爱,就是情爱,欲,就是贪欲。能够把情爱和贪欲断除,才能够免除生死之苦。说个譬喻,好象我们的四肢──两只手和两只脚,假如用刀把它斩下来,就不能动了。虽然现在科学发达,发生了车祸、意外,手脚断了,马上就可以把它驳接上去,或者装上义肢,但是在古时候,佛在世时医疗是很原始的,所以作这样的譬喻。四肢断了,就是没有用了。“不复用之”起不了作用了。意思是说,我们要出家、要证果,首先必须把情爱和贪欲,所谓“财色名食睡”这许许多多的烦恼,欲望都断了,才能够证果,不然,由爱欲而造业润生,招感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那里能够解脱、自在,证得圣果呢?
在座的诸位虽然没有出家,当然也没有想到要证果。但是,我们学佛,希望有所受用;心地能够获得清净,最低限度,对于人生的这许多欲望、情爱,必须多少能够减轻一些,我们的身心才能够轻安,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