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佛说四十二章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前面第一章讲出家与证果,本章及第三章,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出了家以后,应该怎么样修持,这两章都是说明这个道理的。
“佛言”就是佛告诉我们。
“出家沙门”我上次已经说过,本经最主要的听众(当机众),是出家人,当然也包括了在家的居士。在这个地方,一个出家沙门,做一个出家人,跟随释迦牟尼佛出家的,应该要怎么样修学呢?
我们出了家,做一个沙门,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断欲”欲,是欲望,简单地说,是希望的意思。在佛教唯识学上,欲是五十一个心所之一。
什么是心所?据佛教的心理学唯识学说,我们有八个识(眼耳鼻舌身等识,叫前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称为心王,这八个心王以外,还有属于心王所统管的、所有的,是五十一种心所有法,也就是我们的心理活动,有五十一种作用,欲是其中的一个。
在佛学上,欲分为三类:
一、善欲:好的希望,好象我们现在动了一个念头,感觉到人生太痛苦了,我们要修行,要了生脱死;我们每天的所作所为,要止恶行善,尽量做好的事情,自利利人;所有的坏事,损害他人的事,都不要去做了。有这么一个希望的话,就是善欲,好的欲望了。
二、恶欲:从善欲的反面来说,假如我们时时刻刻生起贪心,或者害人的心理,就是我们的欲望当中,渗杂了损人利己的成份,有了这样的念头,不管贪心也好, 心也好,都是属于恶欲,不好的欲望。
三、无记欲:是中庸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恶的欲望,因此称为无记欲。在我们的观念当中,也讲到善与恶,无记却往往被忽略了。无记,可说是任运而行,自然而然的一种心理状态。只因这种心念非常微细,不容易给我们觉察罢了。
“断欲”就是要把恶欲和不善不恶的无记欲望断除,当然,好的一定要保留。
讲到欲望,佛学中有所谓五欲,五种的欲望,可以分为两方面来说明:
一、与外境五尘相应而生起的:外境,称为尘境,五尘是:色、声、香、味、触。五尘和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根接触(相应)时,我们的眼睛,所面对的是形状、颜色;耳朵,是听声音的;鼻子,是嗅香味的;舌头,是尝滋味的;身体,是用来感触的。当眼耳鼻舌身,对待着色声香味触五尘,会有五种的欲望产生。
当眼睛对着外面的色尘时,一切形形色色的物质(色),眼睛希望看到好看的。譬如看到兰花非常的漂亮、清雅,就想多看它几眼;反过来说,要是看到丑陋的,就不屑一顾,这就是五欲之一,眼睛要看好的色。耳朵也喜欢听好的声音,鼻子要嗅好的气味,舌头要尝可口的食品饮料,我们身体所感触到的,希望它是很舒服的,要是粗糙,让我们痛苦的,就排拒了它,要是按摩,让我们舒适的触觉,总是很喜欢的。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五尘所希望,所要求的是这些。这种爱欲,本来是无记欲,可是由于我们内心的贪和 的念头,起了种种好恶的分别,变成为不善欲了。
二、与内心的五欲相应而生起的:五欲,(钱)财、色(欲)、名(誉)、(饮)食、睡(眠)。有两句成语连在一起警惕大家:“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要是我们对五欲贪得无厌,尽量地追求,尽量地满足我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往往想尽了方法,不择任何手段地做了种种不好的勾当,结果,财色名食睡让我们堕落了,堕到地狱里面去,因此,这五欲是五个堕入地狱的根本因素。我们起心动念,日常行、住、坐、卧,所作所为,都要非常谨慎,才不会造恶。
我们所居住的世界,是我们的依报,叫欲界,是从五欲而得名的。试看,一个人每天从早到晚,就是在五欲中打滚的,五欲,如果不能断除,我们就不能超出欲界。因此,本经一开始就要“断欲”欲念要把它断除,才可以超出欲界。
“去爱”断除欲望以后,进一步,我们的爱念也要把它去除。爱,是爱着,是个念头。时时刻刻都放不下,舍不掉,称为爱着。爱比欲更厉害,欲只是五十一个心所其中的一个心理状态,而爱属于根本烦恼中的一个大罪魁,是贪的别名。
念佛的人常常说,如果我们念佛不专心,就没有办法生到西方去。“爱不重不生娑婆”呀,我们为什么会生到娑婆世界来呢?根本的因素就是“爱”就因为“爱着”太重了,才在生死轮回里面流转不停。
“欲”只限于欲界众生的心理活动,而“爱”则是通于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都有“爱”活动的范围,譬如说,我们爱静坐参禅,希望生到无想天,或者初禅天、二禅天。你认为定的境界很好,就爱着了,不想再求上进,这也是种爱念,可见爱的心理状态,是三界众生都有的。
做一个出家的沙门,首先必须断欲去爱,就是每一个学佛的,如果希望获得幸福的生活与安宁的心境,在学佛的路程当中,这一种修持是少不了的。以五欲来说吧,谁不爱钱财?不过,学佛以后,就应当看淡一点。谁不爱名?但必须“实至名归”啊!应该得的名誉是可以的,要是沽名钓誉,就要不得了。再说色,关于男女关系,我们打开报纸,许许多多的凶杀案、不幸事件,都是从色欲引起的。因此,学佛对欲与爱能够看淡,能够控制,我们的人生才能够幸福、向上。不一定说做一个出家的沙门,才要断欲去爱,我们学佛根本的目的,就是在这个地方,多多少少都要去做一点。
“识自心源”把爱欲断除了以后,要用什么功呢?向我们的心源下功夫。源,是水的源头,也就是木的根本,俗语说:“木本水源”树木它有一个根,水也有个源流。心源,就是我们真心的一个源头,也就是我们的佛性、本性,对我们的本来面目,应该要认识它,这有赖于下修持功夫了。
“达佛深理”对于佛陀所讲的各种甚深微妙的道理,我们要能够通达了解,开经偈说“无上甚深... -->>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前面第一章讲出家与证果,本章及第三章,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出了家以后,应该怎么样修持,这两章都是说明这个道理的。
“佛言”就是佛告诉我们。
“出家沙门”我上次已经说过,本经最主要的听众(当机众),是出家人,当然也包括了在家的居士。在这个地方,一个出家沙门,做一个出家人,跟随释迦牟尼佛出家的,应该要怎么样修学呢?
我们出了家,做一个沙门,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断欲”欲,是欲望,简单地说,是希望的意思。在佛教唯识学上,欲是五十一个心所之一。
什么是心所?据佛教的心理学唯识学说,我们有八个识(眼耳鼻舌身等识,叫前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称为心王,这八个心王以外,还有属于心王所统管的、所有的,是五十一种心所有法,也就是我们的心理活动,有五十一种作用,欲是其中的一个。
在佛学上,欲分为三类:
一、善欲:好的希望,好象我们现在动了一个念头,感觉到人生太痛苦了,我们要修行,要了生脱死;我们每天的所作所为,要止恶行善,尽量做好的事情,自利利人;所有的坏事,损害他人的事,都不要去做了。有这么一个希望的话,就是善欲,好的欲望了。
二、恶欲:从善欲的反面来说,假如我们时时刻刻生起贪心,或者害人的心理,就是我们的欲望当中,渗杂了损人利己的成份,有了这样的念头,不管贪心也好, 心也好,都是属于恶欲,不好的欲望。
三、无记欲:是中庸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恶的欲望,因此称为无记欲。在我们的观念当中,也讲到善与恶,无记却往往被忽略了。无记,可说是任运而行,自然而然的一种心理状态。只因这种心念非常微细,不容易给我们觉察罢了。
“断欲”就是要把恶欲和不善不恶的无记欲望断除,当然,好的一定要保留。
讲到欲望,佛学中有所谓五欲,五种的欲望,可以分为两方面来说明:
一、与外境五尘相应而生起的:外境,称为尘境,五尘是:色、声、香、味、触。五尘和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根接触(相应)时,我们的眼睛,所面对的是形状、颜色;耳朵,是听声音的;鼻子,是嗅香味的;舌头,是尝滋味的;身体,是用来感触的。当眼耳鼻舌身,对待着色声香味触五尘,会有五种的欲望产生。
当眼睛对着外面的色尘时,一切形形色色的物质(色),眼睛希望看到好看的。譬如看到兰花非常的漂亮、清雅,就想多看它几眼;反过来说,要是看到丑陋的,就不屑一顾,这就是五欲之一,眼睛要看好的色。耳朵也喜欢听好的声音,鼻子要嗅好的气味,舌头要尝可口的食品饮料,我们身体所感触到的,希望它是很舒服的,要是粗糙,让我们痛苦的,就排拒了它,要是按摩,让我们舒适的触觉,总是很喜欢的。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五尘所希望,所要求的是这些。这种爱欲,本来是无记欲,可是由于我们内心的贪和 的念头,起了种种好恶的分别,变成为不善欲了。
二、与内心的五欲相应而生起的:五欲,(钱)财、色(欲)、名(誉)、(饮)食、睡(眠)。有两句成语连在一起警惕大家:“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要是我们对五欲贪得无厌,尽量地追求,尽量地满足我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往往想尽了方法,不择任何手段地做了种种不好的勾当,结果,财色名食睡让我们堕落了,堕到地狱里面去,因此,这五欲是五个堕入地狱的根本因素。我们起心动念,日常行、住、坐、卧,所作所为,都要非常谨慎,才不会造恶。
我们所居住的世界,是我们的依报,叫欲界,是从五欲而得名的。试看,一个人每天从早到晚,就是在五欲中打滚的,五欲,如果不能断除,我们就不能超出欲界。因此,本经一开始就要“断欲”欲念要把它断除,才可以超出欲界。
“去爱”断除欲望以后,进一步,我们的爱念也要把它去除。爱,是爱着,是个念头。时时刻刻都放不下,舍不掉,称为爱着。爱比欲更厉害,欲只是五十一个心所其中的一个心理状态,而爱属于根本烦恼中的一个大罪魁,是贪的别名。
念佛的人常常说,如果我们念佛不专心,就没有办法生到西方去。“爱不重不生娑婆”呀,我们为什么会生到娑婆世界来呢?根本的因素就是“爱”就因为“爱着”太重了,才在生死轮回里面流转不停。
“欲”只限于欲界众生的心理活动,而“爱”则是通于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都有“爱”活动的范围,譬如说,我们爱静坐参禅,希望生到无想天,或者初禅天、二禅天。你认为定的境界很好,就爱着了,不想再求上进,这也是种爱念,可见爱的心理状态,是三界众生都有的。
做一个出家的沙门,首先必须断欲去爱,就是每一个学佛的,如果希望获得幸福的生活与安宁的心境,在学佛的路程当中,这一种修持是少不了的。以五欲来说吧,谁不爱钱财?不过,学佛以后,就应当看淡一点。谁不爱名?但必须“实至名归”啊!应该得的名誉是可以的,要是沽名钓誉,就要不得了。再说色,关于男女关系,我们打开报纸,许许多多的凶杀案、不幸事件,都是从色欲引起的。因此,学佛对欲与爱能够看淡,能够控制,我们的人生才能够幸福、向上。不一定说做一个出家的沙门,才要断欲去爱,我们学佛根本的目的,就是在这个地方,多多少少都要去做一点。
“识自心源”把爱欲断除了以后,要用什么功呢?向我们的心源下功夫。源,是水的源头,也就是木的根本,俗语说:“木本水源”树木它有一个根,水也有个源流。心源,就是我们真心的一个源头,也就是我们的佛性、本性,对我们的本来面目,应该要认识它,这有赖于下修持功夫了。
“达佛深理”对于佛陀所讲的各种甚深微妙的道理,我们要能够通达了解,开经偈说“无上甚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