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忠臣。于是,他对赵普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下旨授赵普为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并密令他暗察秦王赵廷美谋反一案。
赵普领了密令回家后,三天没有出门,他要理一下头绪,筹谋下一步的计划。首先,他要领会赵炅交给他这项任务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经过三天三夜的揣摩,他似乎猜出了赵炅的用心。经过苦思,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击倒政敌卢多逊的办法,虽然这个办法很损,不地道,管他呢!为了报仇,就得不择手段,做他一回小人。
猎犬,终于出击了。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三月,赵炅准备巡察西池,忽然接到柴禹锡、杨守一的密报,说秦王赵廷美图谋作乱,要在圣驾巡察西池途中下手,请圣上提前预防。
赵炅并没有多作考虑,更没有派人去调查事实的真假,果断地下诏,撤了赵廷美开封府尹的职务,并将他遣出京城,打发到洛阳去任西京留守。
告密者立即得到提拔重用,柴禹锡升为枢密副使、杨守一升为枢密都承旨。
赵廷美的突然倒台,文武百官都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因为说赵廷美图谋不轨,并没有拿出证据,仅凭一封告密信就下了结论,实在是难以服人。
这是赵普设的一个局。
赵普知道,按太后遗命,赵廷美是皇位的第二继承人,与赵炅的关系很微妙。选择赵廷美为突破口,很对赵炅的口味,过中缘由,只有赵普最清楚。
赵普与秦王赵廷美并无宿怨。不过,他为了扳倒卢多逊,只好从赵廷美着手,设下一个陷阱,布了一个局。因为卢多逊与赵廷美的关系非同一般,搬倒了赵廷美,卢多逊就失去了一个靠山,更重要的是,按太后遗嘱,赵廷美是除赵炅外唯一活在世上的皇位继承人,与皇上的关系很微妙,这一点,赵普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就是赵普关门想了几天才想出的一着妙棋。
秦王赵廷美倒了,卢多逊也料到会对自己不利,但他存着一种侥幸心理,并没有特别在意,再说,他也很贪恋这个相位,不甘心就此退出政坛,也就是这一犹豫,给了赵普机会。
赵普是不会放过卢多逊的,明察暗访,终于查到了卢多逊的破绽,就是他派遣亲信勾结秦王。这名亲信叫赵白,与秦王府中的孔目官阎密、小吏王继勋、樊德明等狼狈为奸。秦王与卢多逊关系密切,都是他们几个人从中串通一气。赵白经常将朝中的机密密告赵廷美,并向赵廷美传卢多逊的话:“盼皇上早日晏驾,好尽力侍奉秦王。”
赵廷美也派樊德明去告诉卢多逊说:“你的话,正合我意,我也盼望皇上早些晏驾,由我来做皇帝。”
赵普毫不客气地捅给皇帝,赵炅大为恼火,说道:“兄终弟及,本有金匮遗言,但朕正在壮年,廷美为何这样性急呢?朕待卢多逊也不薄,难道他还不知足,一定要廷美做皇帝吗?”
赵普奏道:“自古帝王传位,是父传子,当年太祖已误,陛下今日岂能再错?”
赵普的这句话,是经过三天三夜的冥思苦想、揣摩所得出来的一句话。今天,总算找到机会当面对赵炅说出来。
赵普的揣摩果然不错,此言一出,正中赵炅下怀,他要借题发挥,严惩卢多逊及其同党。当即下诏,责备卢多逊不忠,降职为兵部尚书。第二天,又下令拘捕卢多逊,关进天牢。与此案有关的赵白、阎密、王继勋、樊德明等人,一并缉拿归案。
赵炅命令翰林学士李昉为首,包括学士扈蒙、卫尉卿崔仁冀、御史滕正中等人,组成一个陪审团,秉公审理卢多逊及其同党。
在审案过程中,赵白等人对所做的事情供认不讳,再叫他们与卢多逊对簿公堂,卢多逊也无可抵赖。
李昉将审理的结果上表给赵炅。
赵炅又召集文武百官朝议卢多逊一案。
太子太师王溥等七十四人,联名上奏:卢多逊身为宰相,却心怀二志,泄露机密,暗结亲王,诅咒当今圣上,属大逆不道,应依法处斩;秦王赵廷美,并案处理;其余人犯,皆依大宋例律,依法惩处。
朝议刚完,处理决定就下来了。
削夺卢多逊官爵,发配崖州充军。雍熙二年(985年),卢多逊死于崖州;同案犯赵白、阎密、王继勋、樊德明等,推出都门外斩首,没收全部家产,亲属流配海岛;赵廷美勒令归私第,其儿女不再称皇子皇女。
卢多逊祖籍河南,祖宗的坟墓,都在河南。据说,他犯案的前一天晚上,天下大雨,雷电交加,天火把他家祖墓前的林木烧得一干二净。当时,人们感到很诧异。等到卢多逊犯案发配充军以后,人们都说这是遭天谴,卢家的气数已尽。
赵普借卢多逊暗通秦王案,既打击了政敌卢多逊,又讨好了赵炅,一箭双雕。
卢多逊死了,赵廷美的悲惨命运还没到头。赵普觉得他是一个隐患,如果有朝一日东山再起,自己就没有好果子吃,索性来个一不做,二不休,暗中指使开封知府李符上了一道奏章,说赵廷美呆在家里仍然不思悔改,口出怨言。
赵炅对这一类奏章格外重视,下诏降赵廷美为涪陵县公,安置到房州,并诏令房州知州阎彦派人严加监管。
赵廷美被发配到一个僻远的山区,身份也从一个亲王而变成一个失去自由的囚徒。
顺便要说的是,李符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因为赵普怕他泄露秘密,找了一个茬儿,将他贬到地方去做了一个小官。
赵炅因右仆射沈伦没有发现卢多逊两个人的阴谋,有失职之过,下诏免去他们的相位,降职工部尚书。左仆射薛居正,这时候已经去世,于是,任命窦偁、李昉同为参知政事。
赵普导演了一个秦王阴谋造反的惊天大案,除去了政敌卢多逊。赵炅利用赵普和卢多逊的矛盾,铲除了金匮之命中除他之外的第三个皇位继承人,清除了将皇位传给儿子的最后一个障碍。君臣二人,是各得其所。
赵普击败了卢多逊,泄了心头之恨,暗自高兴了好些天,重新又甩开膀子大干起来。但他忘了一件事,当他在击倒卢多逊的同时,也根除了赵炅心中的隐患,从此以后,赵炅可以高枕无忧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鸟兽尽,良弓藏。汉高祖刘邦得了天下后大杀功臣,就是前车之鉴。赵普似乎忘记了这段历史,他认为自己是新朝的功臣,又可以像太祖时那样大干一场了。其实,他错了,他的好日子也不多了。
当初,赵炅重用赵普,有两个目的,一是因为他是太后遗嘱的唯一见证人,起用他是想通过他来证明自己皇位继承的合法性,这是主要的。二是显示自己重视太祖时代的老臣。如今,第一个目的达到了,而且还有额外收益:除去了心头隐患。没有了这层担忧,赵炅渐渐觉得赵普有些不顺眼了。因为赵普的权位太重,有那么一种权重震主的感觉,赵炅心里很不舒服,而且,赵普还喜欢计较一些小怨,群臣多少有些议论。以前,赵炅要用他,这些小缺点可以忽略不计,现在,这些缺点就是缺点了。
赵炅是皇帝,他不糊涂,如果平白无故地撤了赵普的职,就会给人一种过河拆桥的感觉,他不会这样做。在一次朝会上,他很关心地对群臣说,赵普有功于国家,也是自己的故交,自己也很器重他,但看到他牙齿也掉了,头发也白了,年老体弱,还在为国事操劳,自己于心不忍心啊!要选择一个好地方,让他安享晚年。事后,他还特地赋诗一首,命刑部尚书宋琪专程送到赵普的家里赐给赵普。
赵普拜读了赵炅的诗,顿时老泪纵横,他心里明白得很,皇上赋诗的寓意是劝自己主动辞职。好不容易重新做了宰相,又要把位子让出来,实在是心有不甘。但皇上有了这个意思,如果赖着不走,到时弄得个灰头灰脸更难堪。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对宋琪说:“皇上待普,既有恩泽,也有私谊。我年纪大了,活在世上的日子也不多了,难以报答皇上的圣恩,愿来世做牛做马,再为皇上效犬马之劳,请大人转呈皇上,说我明天有表上奏。”
宋琪劝慰一番后辞去。
第二天,赵普呈上辞职表。赵炅也没有挽留,马上准奏。改任赵普为武胜军节度使,赐宴长春殿,亲自给赵普饯行,酒至半酣,赵炅再赋诗一首,送给赵普,作为赠别之言。
赵普叩拜谢恩,抽泣地奏道:“蒙陛下赐诗,臣要将这首诗刻在石碑上,他日到阎王那里报到时,让此碑陪伴着臣,同葬于九泉之下,将陛下的恩德铭刻在心。”
赵炅也陪着掉了几滴眼泪。君臣依依作别。
赵普走后,赵炅又命宋琪、李昉同平章事,别选李穆、吕蒙正、李至三人为参知政事,随即,诏令史官编修史书,每天呈上三卷御览,故此书就叫太平御览。
第二年又改元雍熙(984年),即赵炅即位九年。文武百官拜表祝贺,文人墨客吟诗赋对,粉饰太平,赵炅同满朝文武大宴三日。
忽然有一天,房州知州阎彦用八百里加急驿报,说涪陵公赵廷美病死在房州。
原来,赵廷美贬到房州,房州知州阎彦遵循皇上的旨意,派人日夜监督,赵廷美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要到哪里去必须报告,批准后才能出行,而且出行的时候还有人跟着,成了一个没有关进牢中的囚徒。赵廷美虽然气愤,却也毫无办法,整天郁郁寡欢,不久便得了一场怪病,再不久就含恨而死,死时年仅三十八岁。
据说他死的时候,什么也没有留下,只在书案上留下一首手书曹植的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赵炅得到赵廷美的凶信,不禁叹息道:“廷美自小就刚愎自用,长大后性格更是暴虐,朕因为与他是兄弟,不忍心重罚他,暂时将他放到房州,想叫他闭门思过,磨磨他的锐气,正准备召他进京,恢复他的爵位和官职,谁知天不假年,他竟然忍心撒手人间,离朕而去。回想朕兄弟五人,现在只存朕一人在世,朕能不痛心吗?”
宋琪、李昉等一众大臣出言奏慰,无非是节哀顺变之类的话,也不细表。
大忠臣。于是,他对赵普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下旨授赵普为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并密令他暗察秦王赵廷美谋反一案。
赵普领了密令回家后,三天没有出门,他要理一下头绪,筹谋下一步的计划。首先,他要领会赵炅交给他这项任务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经过三天三夜的揣摩,他似乎猜出了赵炅的用心。经过苦思,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击倒政敌卢多逊的办法,虽然这个办法很损,不地道,管他呢!为了报仇,就得不择手段,做他一回小人。
猎犬,终于出击了。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三月,赵炅准备巡察西池,忽然接到柴禹锡、杨守一的密报,说秦王赵廷美图谋作乱,要在圣驾巡察西池途中下手,请圣上提前预防。
赵炅并没有多作考虑,更没有派人去调查事实的真假,果断地下诏,撤了赵廷美开封府尹的职务,并将他遣出京城,打发到洛阳去任西京留守。
告密者立即得到提拔重用,柴禹锡升为枢密副使、杨守一升为枢密都承旨。
赵廷美的突然倒台,文武百官都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因为说赵廷美图谋不轨,并没有拿出证据,仅凭一封告密信就下了结论,实在是难以服人。
这是赵普设的一个局。
赵普知道,按太后遗命,赵廷美是皇位的第二继承人,与赵炅的关系很微妙。选择赵廷美为突破口,很对赵炅的口味,过中缘由,只有赵普最清楚。
赵普与秦王赵廷美并无宿怨。不过,他为了扳倒卢多逊,只好从赵廷美着手,设下一个陷阱,布了一个局。因为卢多逊与赵廷美的关系非同一般,搬倒了赵廷美,卢多逊就失去了一个靠山,更重要的是,按太后遗嘱,赵廷美是除赵炅外唯一活在世上的皇位继承人,与皇上的关系很微妙,这一点,赵普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就是赵普关门想了几天才想出的一着妙棋。
秦王赵廷美倒了,卢多逊也料到会对自己不利,但他存着一种侥幸心理,并没有特别在意,再说,他也很贪恋这个相位,不甘心就此退出政坛,也就是这一犹豫,给了赵普机会。
赵普是不会放过卢多逊的,明察暗访,终于查到了卢多逊的破绽,就是他派遣亲信勾结秦王。这名亲信叫赵白,与秦王府中的孔目官阎密、小吏王继勋、樊德明等狼狈为奸。秦王与卢多逊关系密切,都是他们几个人从中串通一气。赵白经常将朝中的机密密告赵廷美,并向赵廷美传卢多逊的话:“盼皇上早日晏驾,好尽力侍奉秦王。”
赵廷美也派樊德明去告诉卢多逊说:“你的话,正合我意,我也盼望皇上早些晏驾,由我来做皇帝。”
赵普毫不客气地捅给皇帝,赵炅大为恼火,说道:“兄终弟及,本有金匮遗言,但朕正在壮年,廷美为何这样性急呢?朕待卢多逊也不薄,难道他还不知足,一定要廷美做皇帝吗?”
赵普奏道:“自古帝王传位,是父传子,当年太祖已误,陛下今日岂能再错?”
赵普的这句话,是经过三天三夜的冥思苦想、揣摩所得出来的一句话。今天,总算找到机会当面对赵炅说出来。
赵普的揣摩果然不错,此言一出,正中赵炅下怀,他要借题发挥,严惩卢多逊及其同党。当即下诏,责备卢多逊不忠,降职为兵部尚书。第二天,又下令拘捕卢多逊,关进天牢。与此案有关的赵白、阎密、王继勋、樊德明等人,一并缉拿归案。
赵炅命令翰林学士李昉为首,包括学士扈蒙、卫尉卿崔仁冀、御史滕正中等人,组成一个陪审团,秉公审理卢多逊及其同党。
在审案过程中,赵白等人对所做的事情供认不讳,再叫他们与卢多逊对簿公堂,卢多逊也无可抵赖。
李昉将审理的结果上表给赵炅。
赵炅又召集文武百官朝议卢多逊一案。
太子太师王溥等七十四人,联名上奏:卢多逊身为宰相,却心怀二志,泄露机密,暗结亲王,诅咒当今圣上,属大逆不道,应依法处斩;秦王赵廷美,并案处理;其余人犯,皆依大宋例律,依法惩处。
朝议刚完,处理决定就下来了。
削夺卢多逊官爵,发配崖州充军。雍熙二年(985年),卢多逊死于崖州;同案犯赵白、阎密、王继勋、樊德明等,推出都门外斩首,没收全部家产,亲属流配海岛;赵廷美勒令归私第,其儿女不再称皇子皇女。
卢多逊祖籍河南,祖宗的坟墓,都在河南。据说,他犯案的前一天晚上,天下大雨,雷电交加,天火把他家祖墓前的林木烧得一干二净。当时,人们感到很诧异。等到卢多逊犯案发配充军以后,人们都说这是遭天谴,卢家的气数已尽。
赵普借卢多逊暗通秦王案,既打击了政敌卢多逊,又讨好了赵炅,一箭双雕。
卢多逊死了,赵廷美的悲惨命运还没到头。赵普觉得他是一个隐患,如果有朝一日东山再起,自己就没有好果子吃,索性来个一不做,二不休,暗中指使开封知府李符上了一道奏章,说赵廷美呆在家里仍然不思悔改,口出怨言。
赵炅对这一类奏章格外重视,下诏降赵廷美为涪陵县公,安置到房州,并诏令房州知州阎彦派人严加监管。
赵廷美被发配到一个僻远的山区,身份也从一个亲王而变成一个失去自由的囚徒。
顺便要说的是,李符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因为赵普怕他泄露秘密,找了一个茬儿,将他贬到地方去做了一个小官。
赵炅因右仆射沈伦没有发现卢多逊两个人的阴谋,有失职之过,下诏免去他们的相位,降职工部尚书。左仆射薛居正,这时候已经去世,于是,任命窦偁、李昉同为参知政事。
赵普导演了一个秦王阴谋造反的惊天大案,除去了政敌卢多逊。赵炅利用赵普和卢多逊的矛盾,铲除了金匮之命中除他之外的第三个皇位继承人,清除了将皇位传给儿子的最后一个障碍。君臣二人,是各得其所。
赵普击败了卢多逊,泄了心头之恨,暗自高兴了好些天,重新又甩开膀子大干起来。但他忘了一件事,当他在击倒卢多逊的同时,也根除了赵炅心中的隐患,从此以后,赵炅可以高枕无忧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鸟兽尽,良弓藏。汉高祖刘邦得了天下后大杀功臣,就是前车之鉴。赵普似乎忘记了这段历史,他认为自己是新朝的功臣,又可以像太祖时那样大干一场了。其实,他错了,他的好日子也不多了。
当初,赵炅重用赵普,有两个目的,一是因为他是太后遗嘱的唯一见证人,起用他是想通过他来证明自己皇位继承的合法性,这是主要的。二是显示自己重视太祖时代的老臣。如今,第一个目的达到了,而且还有额外收益:除去了心头隐患。没有了这层担忧,赵炅渐渐觉得赵普有些不顺眼了。因为赵普的权位太重,有那么一种权重震主的感觉,赵炅心里很不舒服,而且,赵普还喜欢计较一些小怨,群臣多少有些议论。以前,赵炅要用他,这些小缺点可以忽略不计,现在,这些缺点就是缺点了。
赵炅是皇帝,他不糊涂,如果平白无故地撤了赵普的职,就会给人一种过河拆桥的感觉,他不会这样做。在一次朝会上,他很关心地对群臣说,赵普有功于国家,也是自己的故交,自己也很器重他,但看到他牙齿也掉了,头发也白了,年老体弱,还在为国事操劳,自己于心不忍心啊!要选择一个好地方,让他安享晚年。事后,他还特地赋诗一首,命刑部尚书宋琪专程送到赵普的家里赐给赵普。
赵普拜读了赵炅的诗,顿时老泪纵横,他心里明白得很,皇上赋诗的寓意是劝自己主动辞职。好不容易重新做了宰相,又要把位子让出来,实在是心有不甘。但皇上有了这个意思,如果赖着不走,到时弄得个灰头灰脸更难堪。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对宋琪说:“皇上待普,既有恩泽,也有私谊。我年纪大了,活在世上的日子也不多了,难以报答皇上的圣恩,愿来世做牛做马,再为皇上效犬马之劳,请大人转呈皇上,说我明天有表上奏。”
宋琪劝慰一番后辞去。
第二天,赵普呈上辞职表。赵炅也没有挽留,马上准奏。改任赵普为武胜军节度使,赐宴长春殿,亲自给赵普饯行,酒至半酣,赵炅再赋诗一首,送给赵普,作为赠别之言。
赵普叩拜谢恩,抽泣地奏道:“蒙陛下赐诗,臣要将这首诗刻在石碑上,他日到阎王那里报到时,让此碑陪伴着臣,同葬于九泉之下,将陛下的恩德铭刻在心。”
赵炅也陪着掉了几滴眼泪。君臣依依作别。
赵普走后,赵炅又命宋琪、李昉同平章事,别选李穆、吕蒙正、李至三人为参知政事,随即,诏令史官编修史书,每天呈上三卷御览,故此书就叫太平御览。
第二年又改元雍熙(984年),即赵炅即位九年。文武百官拜表祝贺,文人墨客吟诗赋对,粉饰太平,赵炅同满朝文武大宴三日。
忽然有一天,房州知州阎彦用八百里加急驿报,说涪陵公赵廷美病死在房州。
原来,赵廷美贬到房州,房州知州阎彦遵循皇上的旨意,派人日夜监督,赵廷美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要到哪里去必须报告,批准后才能出行,而且出行的时候还有人跟着,成了一个没有关进牢中的囚徒。赵廷美虽然气愤,却也毫无办法,整天郁郁寡欢,不久便得了一场怪病,再不久就含恨而死,死时年仅三十八岁。
据说他死的时候,什么也没有留下,只在书案上留下一首手书曹植的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赵炅得到赵廷美的凶信,不禁叹息道:“廷美自小就刚愎自用,长大后性格更是暴虐,朕因为与他是兄弟,不忍心重罚他,暂时将他放到房州,想叫他闭门思过,磨磨他的锐气,正准备召他进京,恢复他的爵位和官职,谁知天不假年,他竟然忍心撒手人间,离朕而去。回想朕兄弟五人,现在只存朕一人在世,朕能不痛心吗?”
宋琪、李昉等一众大臣出言奏慰,无非是节哀顺变之类的话,也不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