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道德经校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古之善为士者, 俞樾曰:河上公注曰:“谓得道之君也。”则“善为士者”当作“善为上者”故以得道之君释之。“上”与“士”形似而误耳。 谦之案:俞说非也。依河上公注“善为士者”当作“善为道者”傅奕本“士”作“道”即其证。毕沅曰:“‘道’,河上公、王弼作‘士’。”案:作“道”是也,高翿本亦作“道”马叙伦曰:“后汉党锢传引作‘道’,依河上注,盖河上亦作‘道’字譣文,‘道’字为是。今王本作‘士’者,盖六十八章之文。”又案此句与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谊同,与下文“保此道者”句亦遥应。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蒋锡昌曰:史记老子列传:“老子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皆此文“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之谊也。 易顺鼎曰:文选魏都赋张载注引老子曰:“古之士,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颂。” 作“颂”者古字,作“容”者今字。强为之容,犹云强为之状。 陈柱曰:“颂”之籀文为“”则“容”亦古假借字,不必改。 谦之案:“不可识”范本作“不可测”注云“古本” 豫若冬涉川, 严可均曰:河上“豫”作“与兮”王弼作“豫焉” 罗振玉曰:“豫”释文:“本或作‘懊’。”“焉”景福本作“兮”景龙、御注、敦煌丙本无“焉”字。 李道纯曰:“豫兮若冬涉川”或云“与兮”或以下六句、三句无“兮”字者,非也。 犹若畏四邻, 严可均曰:“犹”河上、王弼作“犹兮” 王昶曰:诸本“犹”下亦有“兮”字,陆希声至元本二句并与此同。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二本均无“兮”字。 谦之案:叶梦得岩下放言上曰:“先事而戒谓之豫,后事而戒谓之犹。犹豫本二兽名。古语因物取义,往往便以其物名之,后世沿习,但知其义,不知其物,遂妄为穿凿,未有不误者。”今按尔雅释兽“犹如麂,善登木”释文引尸子:“犹,五尺大犬也。”说文犬部:“犹,玃属。一曰:陇西谓犬子为猷。”又颜氏家训书证篇:“犹,兽名也,既闻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汉书高后纪“计犹豫未有所决”师古曰:“犹,兽名也。尔雅曰:‘犹如,善登木。’此兽性多疑虑,常居山中,忽闻有声,即恐有人且来害之,每豫上树,久之无人,然后敢下,须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不决者称犹豫焉。一曰:陇西俗谓犬子为犹。犬随人行,每豫在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故云犹豫也。”“犹豫”一作“犹与”史记吕后纪“犹与未决”索隐:“犹,猿类也,卬鼻长尾,性多疑。”汉书霍光传“不忍犹与”注:“犹与,不决也。”又作“冘豫”后汉书窦武传注:“冘豫,不定也。”又高诱注吕览作“由与”王念孙读书杂志(卷四之一)谓:“犹豫双声字,犹楚辞之言夷犹耳,非谓兽畏人而豫上树,亦非谓犬子豫在人前。”二说均可通,王说为胜。此云若冬涉川者怯寒,若畏四邻者惧敌,犹兮与兮,迟回不进,盖因物而状其容如此。 俨若客, 严可均曰:河上、王弼“俨”下有“兮其”二字。 王昶曰:河上公作“俨兮其若客”王弼作“俨兮其若容”案“客”字与下文释、朴、谷、浊等四字为韵,作“容”者非也。 陈柱曰:王弼本“客”作“容”罗振玉云:“景福本作‘客’,景龙、英伦、御注诸本均作‘俨若客’。”柱按傅奕本亦作“俨若客”作“客”者是也。客、释为韵。作“容”者,因上文“强为之容”而误耳。 涣若将释, 严可均曰:河上、王弼作“涣兮若冰之将释”下三句皆有“兮”字。 罗振玉曰:景龙、英伦、御注三本均作“涣若冰将释” 武内义雄曰:敦本“释”作“汋”谦之案:遂州本亦作“汋” 刘师培曰:文子上仁篇作“涣兮其若冰之液”疑老子古本作“液”“将释”二字,系后人旁记之词,校者用以代正文。 易顺鼎曰:考工记弓人注:“液,读为醳。”山海经北山经曰:“液,音悦怿之怿。”“醳”“怿”皆与“释”通顾命“王不怿”马本作“不释”是其证也。“液”音义与“释”同,故可通用。 蒋锡昌曰:说文:“释,解也。”“液,水尽也。”冰可言解,而不可言水尽,谊固以“释”为长。然“释”古亦假“液”为之。礼记月令“冰冻消释”释文:“释,本作液。”是其例也。文子作“液”者,假字;老子作“释”者,乃本字也。 敦若朴,混若浊,旷若谷。 严可均曰:御注作“旷若谷,浑若浊”河上作“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王弼与河上同“浑”字作“混” 王昶曰:邢州本作“混若朴,旷若谷,混若浊”句法与此同;“敦”作“混”疑涉下文而误。 魏稼孙曰:“敦若朴”“朴”八见,惟“镇之”句,御注作“朴”余作“扑”严于“朴”、“朴虽小”、“之朴”三条,校“朴”“扑”字赘漏。按木旁隶字多借手,唐人行押更无一定,当着此最后一句,后校可省。 谦之案:“混”与“浑”同。御注、邢玄、庆阳、磻溪、楼正、室町、河上、顾欢、李道纯、范应元各本均作“浑”王念孙读书杂志卷九曰:“混、浑古同声。” 熟能浊以... -->>
古之善为士者, 俞樾曰:河上公注曰:“谓得道之君也。”则“善为士者”当作“善为上者”故以得道之君释之。“上”与“士”形似而误耳。 谦之案:俞说非也。依河上公注“善为士者”当作“善为道者”傅奕本“士”作“道”即其证。毕沅曰:“‘道’,河上公、王弼作‘士’。”案:作“道”是也,高翿本亦作“道”马叙伦曰:“后汉党锢传引作‘道’,依河上注,盖河上亦作‘道’字譣文,‘道’字为是。今王本作‘士’者,盖六十八章之文。”又案此句与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谊同,与下文“保此道者”句亦遥应。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蒋锡昌曰:史记老子列传:“老子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皆此文“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之谊也。 易顺鼎曰:文选魏都赋张载注引老子曰:“古之士,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颂。” 作“颂”者古字,作“容”者今字。强为之容,犹云强为之状。 陈柱曰:“颂”之籀文为“”则“容”亦古假借字,不必改。 谦之案:“不可识”范本作“不可测”注云“古本” 豫若冬涉川, 严可均曰:河上“豫”作“与兮”王弼作“豫焉” 罗振玉曰:“豫”释文:“本或作‘懊’。”“焉”景福本作“兮”景龙、御注、敦煌丙本无“焉”字。 李道纯曰:“豫兮若冬涉川”或云“与兮”或以下六句、三句无“兮”字者,非也。 犹若畏四邻, 严可均曰:“犹”河上、王弼作“犹兮” 王昶曰:诸本“犹”下亦有“兮”字,陆希声至元本二句并与此同。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二本均无“兮”字。 谦之案:叶梦得岩下放言上曰:“先事而戒谓之豫,后事而戒谓之犹。犹豫本二兽名。古语因物取义,往往便以其物名之,后世沿习,但知其义,不知其物,遂妄为穿凿,未有不误者。”今按尔雅释兽“犹如麂,善登木”释文引尸子:“犹,五尺大犬也。”说文犬部:“犹,玃属。一曰:陇西谓犬子为猷。”又颜氏家训书证篇:“犹,兽名也,既闻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汉书高后纪“计犹豫未有所决”师古曰:“犹,兽名也。尔雅曰:‘犹如,善登木。’此兽性多疑虑,常居山中,忽闻有声,即恐有人且来害之,每豫上树,久之无人,然后敢下,须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不决者称犹豫焉。一曰:陇西俗谓犬子为犹。犬随人行,每豫在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故云犹豫也。”“犹豫”一作“犹与”史记吕后纪“犹与未决”索隐:“犹,猿类也,卬鼻长尾,性多疑。”汉书霍光传“不忍犹与”注:“犹与,不决也。”又作“冘豫”后汉书窦武传注:“冘豫,不定也。”又高诱注吕览作“由与”王念孙读书杂志(卷四之一)谓:“犹豫双声字,犹楚辞之言夷犹耳,非谓兽畏人而豫上树,亦非谓犬子豫在人前。”二说均可通,王说为胜。此云若冬涉川者怯寒,若畏四邻者惧敌,犹兮与兮,迟回不进,盖因物而状其容如此。 俨若客, 严可均曰:河上、王弼“俨”下有“兮其”二字。 王昶曰:河上公作“俨兮其若客”王弼作“俨兮其若容”案“客”字与下文释、朴、谷、浊等四字为韵,作“容”者非也。 陈柱曰:王弼本“客”作“容”罗振玉云:“景福本作‘客’,景龙、英伦、御注诸本均作‘俨若客’。”柱按傅奕本亦作“俨若客”作“客”者是也。客、释为韵。作“容”者,因上文“强为之容”而误耳。 涣若将释, 严可均曰:河上、王弼作“涣兮若冰之将释”下三句皆有“兮”字。 罗振玉曰:景龙、英伦、御注三本均作“涣若冰将释” 武内义雄曰:敦本“释”作“汋”谦之案:遂州本亦作“汋” 刘师培曰:文子上仁篇作“涣兮其若冰之液”疑老子古本作“液”“将释”二字,系后人旁记之词,校者用以代正文。 易顺鼎曰:考工记弓人注:“液,读为醳。”山海经北山经曰:“液,音悦怿之怿。”“醳”“怿”皆与“释”通顾命“王不怿”马本作“不释”是其证也。“液”音义与“释”同,故可通用。 蒋锡昌曰:说文:“释,解也。”“液,水尽也。”冰可言解,而不可言水尽,谊固以“释”为长。然“释”古亦假“液”为之。礼记月令“冰冻消释”释文:“释,本作液。”是其例也。文子作“液”者,假字;老子作“释”者,乃本字也。 敦若朴,混若浊,旷若谷。 严可均曰:御注作“旷若谷,浑若浊”河上作“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王弼与河上同“浑”字作“混” 王昶曰:邢州本作“混若朴,旷若谷,混若浊”句法与此同;“敦”作“混”疑涉下文而误。 魏稼孙曰:“敦若朴”“朴”八见,惟“镇之”句,御注作“朴”余作“扑”严于“朴”、“朴虽小”、“之朴”三条,校“朴”“扑”字赘漏。按木旁隶字多借手,唐人行押更无一定,当着此最后一句,后校可省。 谦之案:“混”与“浑”同。御注、邢玄、庆阳、磻溪、楼正、室町、河上、顾欢、李道纯、范应元各本均作“浑”王念孙读书杂志卷九曰:“混、浑古同声。” 熟能浊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