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我手写我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读书是个很快乐的事情,读书不必像朱子所云:必须“眼到、心到、口到”,真正的读书之道,应该是“无心、无眼、无口”,这种状态就是老子所提倡的“道非道,非常道”,任何能口述言表的道理都是垢渍,只有用心体会到的才是真正的道理,而用心体会到的绝不是能用口说出来的,刻意的强调用心、用眼、用口仍然没有得到读书之道,读书之道就是抛开这些,整个身心的和书本交流,达到浑然忘我的地步,才是真正的读书之道。
窃以为,读书就是和未见面的作者做一次很深的谈话,做一次会心会意的交流,读到会意处,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心意,就是读书之道。
当我读到这篇《青青陵上柏》的时候,就产生了这样的感叹“相逢何必曾相识”,作者是先秦的古人,和我有三千岁的隔离,可是在我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觉得作者的感叹让我觉得好亲近,好像我已经听到作者轻轻的叹息,看到作者狂狷的样子,看到作者微蹙着眉头,抚摸着无弦之琴,唱着悲伤的歌。
这首诗是一首好诗,言虽浅近,感情却醇厚,没有过分的雕琢词义,虽是直抒胸臆,运用对比的技巧达到了大巧若拙的境界。
第一句“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起句很自然,诗人眼中所见,诗人口中所言,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陵上的松树,松树又叫长青树,有永恒的象征之意,磊磊的石头也是不会改变的物质。
诗人为什么把这两件东西独独拎出来说呢?
后面就有进一步阐述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结合这一句就解释明白了,原来作者是感叹人生的短暂,这后一句“远行客”说的好,这句话有点老庄的思想,就是人生于天地之间,人间实际上是旅程,是远行客,真正的归途是什么,实际上是:人死了,死,是人的最终的归宿,这里说了一种对生命豁达的解释,对死的诠释,死,不可怕,死,只是人生的一个终点,死比活着更好,死后没有烦恼,四大皆空,应该比活着更自由。
第三句“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这句也很有味道,说自己喝酒不在乎酒是不是好酒,只要喝的自己快乐,就是好酒,这个立意很好,现在的人有了房子还想要大房子,追求物质的享受无穷无尽,实际上是追本求末,已经忘记了快乐的本身了,那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换来的是得不到的无尽烦恼。
后面几句“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候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这几句是写诗人自己骑着很次的马,来到京城,看见达官贵人们不为民为国担忧,只是醉生梦死,描绘了一下当官人的房子和表面上繁华的状态,为最后一句诗做铺垫。
最后一句诗“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这最后一句用了孔子描写小人的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思很明显就是一种讽刺,说你们都是贵人,应该是孔子所言的君子类的人物,如何也和小人一样惴惴不安呢?既然是为了开心,为什么不快乐呢,好像还没有我这个生活贫困人活的开心啊!
这首诗是说快乐不在于物质上的点点滴滴,是心的宁静,才是真的快乐。
我读完这首诗,掩卷而思,觉得这个人说的真好,虽是几千年前写的诗,却在今天仍然有社会意义,是啊!物质的追求是无尽的,只有把握好自己的本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我感叹和作者不是同一个年代的人,不能促膝而谈,可是转念一想,读了作者这首诗,也就是认识这位高尚的人了,“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拘泥于现实呢!作思想上的沟通不是更好吗!(未完待续)
读书是个很快乐的事情,读书不必像朱子所云:必须“眼到、心到、口到”,真正的读书之道,应该是“无心、无眼、无口”,这种状态就是老子所提倡的“道非道,非常道”,任何能口述言表的道理都是垢渍,只有用心体会到的才是真正的道理,而用心体会到的绝不是能用口说出来的,刻意的强调用心、用眼、用口仍然没有得到读书之道,读书之道就是抛开这些,整个身心的和书本交流,达到浑然忘我的地步,才是真正的读书之道。
窃以为,读书就是和未见面的作者做一次很深的谈话,做一次会心会意的交流,读到会意处,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心意,就是读书之道。
当我读到这篇《青青陵上柏》的时候,就产生了这样的感叹“相逢何必曾相识”,作者是先秦的古人,和我有三千岁的隔离,可是在我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觉得作者的感叹让我觉得好亲近,好像我已经听到作者轻轻的叹息,看到作者狂狷的样子,看到作者微蹙着眉头,抚摸着无弦之琴,唱着悲伤的歌。
这首诗是一首好诗,言虽浅近,感情却醇厚,没有过分的雕琢词义,虽是直抒胸臆,运用对比的技巧达到了大巧若拙的境界。
第一句“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起句很自然,诗人眼中所见,诗人口中所言,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陵上的松树,松树又叫长青树,有永恒的象征之意,磊磊的石头也是不会改变的物质。
诗人为什么把这两件东西独独拎出来说呢?
后面就有进一步阐述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结合这一句就解释明白了,原来作者是感叹人生的短暂,这后一句“远行客”说的好,这句话有点老庄的思想,就是人生于天地之间,人间实际上是旅程,是远行客,真正的归途是什么,实际上是:人死了,死,是人的最终的归宿,这里说了一种对生命豁达的解释,对死的诠释,死,不可怕,死,只是人生的一个终点,死比活着更好,死后没有烦恼,四大皆空,应该比活着更自由。
第三句“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这句也很有味道,说自己喝酒不在乎酒是不是好酒,只要喝的自己快乐,就是好酒,这个立意很好,现在的人有了房子还想要大房子,追求物质的享受无穷无尽,实际上是追本求末,已经忘记了快乐的本身了,那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换来的是得不到的无尽烦恼。
后面几句“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候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这几句是写诗人自己骑着很次的马,来到京城,看见达官贵人们不为民为国担忧,只是醉生梦死,描绘了一下当官人的房子和表面上繁华的状态,为最后一句诗做铺垫。
最后一句诗“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这最后一句用了孔子描写小人的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思很明显就是一种讽刺,说你们都是贵人,应该是孔子所言的君子类的人物,如何也和小人一样惴惴不安呢?既然是为了开心,为什么不快乐呢,好像还没有我这个生活贫困人活的开心啊!
这首诗是说快乐不在于物质上的点点滴滴,是心的宁静,才是真的快乐。
我读完这首诗,掩卷而思,觉得这个人说的真好,虽是几千年前写的诗,却在今天仍然有社会意义,是啊!物质的追求是无尽的,只有把握好自己的本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我感叹和作者不是同一个年代的人,不能促膝而谈,可是转念一想,读了作者这首诗,也就是认识这位高尚的人了,“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拘泥于现实呢!作思想上的沟通不是更好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