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寻梦江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也不会仍下她一个人不管的。
现在真怜自己提出让他走,理由也说得通,那到底该怎么办呢,踌躇之下,一时忘了难以定夺。
真怜见他为难,安慰道:“泽仁布秋大伯不是几次说剑岩离树正寨太远,不方便,让我们搬去他那住吗?你因为他房子也不宽敞,不利于练功,几次都谢绝了。
“你如果走的话,我就可以住到他那去,求个照顾,周围又有许多藏族女孩可以一起玩,不是挺好吗?”
张寻觉得这话挺有道理,知道在泽仁布秋家里,真怜一定会过得很好的。
此念一生,出去寻父的愿望就像蔓延开来的山林烈火,立刻烧遍了他的全身。
他发觉自己再也无法等待了,决定明天就出谷,先去找七星派掌门卓正明,问他是否找到了去宝有谷的地图,以便可以去寻找父亲。
他对真怜深感内疚,不禁说道:“真怜妹妹半年后,待你守孝期满,不管有没有找到父亲,我都来接你。”
其实张寻自己也不知道,该把真怜接往何方。
真怜想到即将分离,极为伤感,但脸上好似没事一般,佯装笑容,说道:“好,我们一言为定,你可不要赖啊!你赖的话就是大熊猫,天天喝水醉倒。”说着,她轻轻一笑,泪水却已滚落下来。
第二日上午,真怜送张寻出沟。
由于张寻的汉族衣衫在半年前皆被烧毁,幸存的穿在身上的一套也早已破烂不堪。
昨晚真怜熬了一夜,替他缝了两套衣衫,今日一套穿在张寻身上,虽不甚妥帖,但一针一线,尽显情意。
张寻一路行来,想起一年前,也是同样的季节,同样的山道,当时他从这条山道进来是为了寻父,今日他从这条山道出去也是为了寻父。
可心境却大不一样了。
来时无牵无挂,去时却要体会离别的滋味。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张寻突然想起了江淹《别赋》中的这个千古名句。
真怜也和一年前初见时大不一样了,当时她一身洁白,学着小鸟飞翔的姿势,在树林里和各种动物交流联欢。
而现在他穿藏衣,颜色偏于灰暗,人也似乎有着重重心事,一路上沉默不语。
中午,他们来到了树正寨,在泽仁布秋家里吃了饭。
泽仁布秋和他老伴听说真怜要住过来,开心得不得了。
可知道张寻要走后,又深深惋惜,连连为他祈祷祝福,希望早日找到父亲。
吃过中饭,泽仁布秋和老伴也要送张寻,被他谢绝了。
行不多久,张寻和真怜在快接近沟口处见到一条往右延伸的小道,真怜突然对张寻说:“张寻哥哥,沿这条小路走大约两里地,有一个喇嘛寺庙,我想去许个愿,好吗?听说那许的愿都是很灵验的。”
张寻也想和真怜再多呆一会儿,就陪她向左拐上了小路,行了两里路,果然见一寺庙倚山临崖而建。
寺前立着十数面五色经幡,上风中猎猎作响,让人油然地感到一股苍凉雄壮之气。
这座寺庙不大,为土木结构,大门上有块匾额,写有藏文,显是寺名了。
张寻和真怜跨入大殿,发现此刻寺内极为宁静,只有一个喇嘛,盘腿坐在垫子上,默默地摇着转经筒。
大殿内有些阴暗,顶沿饰有三个金顶,四个金钟,正前方塑像为生死轮回的金轮,金轮两侧为一对神羊,旁边还有一支暗红的大鼓,佛像前有一盏酥油灯,火苗忽明忽暗地跳跃着,更增添了大殿内的神秘气氛。
真怜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她说道:“且诺杰。”意思是“你好”,她在九寨沟住了十余年,已学会讲一些藏语,便将自己想许愿的要求告诉了喇嘛。
这个喇嘛沉默寡言,但面容和善,知道真怜的来意后,替她做许愿的准备,然后让真怜跪在佛像前面许愿。
真怜认真地磕了三个头,双手合什,口中念念有词,脸上极为虔诚,张寻见状,也跪了下去,默默地陪着真怜。
就在真怜许愿的时候,张寻发现有一个木架上挂有几根白绸,还有一些布带,不知作何用场,便多看了几眼。
真怜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脸露欢喜之色。
她与喇嘛对讲了几句,喇嘛站起身,走到木架边取下一根布带回来,替张寻系在头上。
张寻虽觉奇怪,但大殿内气氛肃穆,却未便多问。
出了喇嘛寺,张寻不禁奇道:“这红布带是干什么的?”
真怜有些兴奋,滔滔不绝地说道:“这叫‘朗格’,大活佛对他念经,施过咒语,谁戴上它,谁就会受到佛的保佑。
“‘朗格’一般给那些最虔诚的教徒。可那个喇嘛说除了爷爷和我之外,你是他见过的第三个汉人,而且刚才你已向佛跪拜过了。所以就答应给你一根,并亲自给你戴上。”
张寻问道:“他就是大活佛吗?”
“不是。大活佛到印度取经去了。
“别的喇嘛也出去云游去了,现在寺里只剩下他一个。”
“那么和‘朗格’挂在一起的那几根白绸又有什么用呢?”
“那叫‘哈达’是献给尊贵客人表示敬意的,我们可受不起。”
说话间,不知不觉两人离开了九寨沟。
此时已近黄昏,仙鸟开始归巢,夕阳把树木的影子拉得又细又长。
张寻与真怜在这样的背景之中,久久不愿道别。
终于真怜开口说道:“张寻哥哥,我一定等你……等我守满孝后,你到哪里,我就随你到哪里……”
她的意思是说,爷爷已将我托付给你,我的心早已就是你的了。
到时候即便你到天涯海角,我也会陪伴着你的。
而张寻并未理解真怜话中的深情,只是说道:“真怜妹妹你放心。
两年半后,不管怎样,我都会回来接你。”(未完待续)
他也不会仍下她一个人不管的。
现在真怜自己提出让他走,理由也说得通,那到底该怎么办呢,踌躇之下,一时忘了难以定夺。
真怜见他为难,安慰道:“泽仁布秋大伯不是几次说剑岩离树正寨太远,不方便,让我们搬去他那住吗?你因为他房子也不宽敞,不利于练功,几次都谢绝了。
“你如果走的话,我就可以住到他那去,求个照顾,周围又有许多藏族女孩可以一起玩,不是挺好吗?”
张寻觉得这话挺有道理,知道在泽仁布秋家里,真怜一定会过得很好的。
此念一生,出去寻父的愿望就像蔓延开来的山林烈火,立刻烧遍了他的全身。
他发觉自己再也无法等待了,决定明天就出谷,先去找七星派掌门卓正明,问他是否找到了去宝有谷的地图,以便可以去寻找父亲。
他对真怜深感内疚,不禁说道:“真怜妹妹半年后,待你守孝期满,不管有没有找到父亲,我都来接你。”
其实张寻自己也不知道,该把真怜接往何方。
真怜想到即将分离,极为伤感,但脸上好似没事一般,佯装笑容,说道:“好,我们一言为定,你可不要赖啊!你赖的话就是大熊猫,天天喝水醉倒。”说着,她轻轻一笑,泪水却已滚落下来。
第二日上午,真怜送张寻出沟。
由于张寻的汉族衣衫在半年前皆被烧毁,幸存的穿在身上的一套也早已破烂不堪。
昨晚真怜熬了一夜,替他缝了两套衣衫,今日一套穿在张寻身上,虽不甚妥帖,但一针一线,尽显情意。
张寻一路行来,想起一年前,也是同样的季节,同样的山道,当时他从这条山道进来是为了寻父,今日他从这条山道出去也是为了寻父。
可心境却大不一样了。
来时无牵无挂,去时却要体会离别的滋味。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张寻突然想起了江淹《别赋》中的这个千古名句。
真怜也和一年前初见时大不一样了,当时她一身洁白,学着小鸟飞翔的姿势,在树林里和各种动物交流联欢。
而现在他穿藏衣,颜色偏于灰暗,人也似乎有着重重心事,一路上沉默不语。
中午,他们来到了树正寨,在泽仁布秋家里吃了饭。
泽仁布秋和他老伴听说真怜要住过来,开心得不得了。
可知道张寻要走后,又深深惋惜,连连为他祈祷祝福,希望早日找到父亲。
吃过中饭,泽仁布秋和老伴也要送张寻,被他谢绝了。
行不多久,张寻和真怜在快接近沟口处见到一条往右延伸的小道,真怜突然对张寻说:“张寻哥哥,沿这条小路走大约两里地,有一个喇嘛寺庙,我想去许个愿,好吗?听说那许的愿都是很灵验的。”
张寻也想和真怜再多呆一会儿,就陪她向左拐上了小路,行了两里路,果然见一寺庙倚山临崖而建。
寺前立着十数面五色经幡,上风中猎猎作响,让人油然地感到一股苍凉雄壮之气。
这座寺庙不大,为土木结构,大门上有块匾额,写有藏文,显是寺名了。
张寻和真怜跨入大殿,发现此刻寺内极为宁静,只有一个喇嘛,盘腿坐在垫子上,默默地摇着转经筒。
大殿内有些阴暗,顶沿饰有三个金顶,四个金钟,正前方塑像为生死轮回的金轮,金轮两侧为一对神羊,旁边还有一支暗红的大鼓,佛像前有一盏酥油灯,火苗忽明忽暗地跳跃着,更增添了大殿内的神秘气氛。
真怜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她说道:“且诺杰。”意思是“你好”,她在九寨沟住了十余年,已学会讲一些藏语,便将自己想许愿的要求告诉了喇嘛。
这个喇嘛沉默寡言,但面容和善,知道真怜的来意后,替她做许愿的准备,然后让真怜跪在佛像前面许愿。
真怜认真地磕了三个头,双手合什,口中念念有词,脸上极为虔诚,张寻见状,也跪了下去,默默地陪着真怜。
就在真怜许愿的时候,张寻发现有一个木架上挂有几根白绸,还有一些布带,不知作何用场,便多看了几眼。
真怜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脸露欢喜之色。
她与喇嘛对讲了几句,喇嘛站起身,走到木架边取下一根布带回来,替张寻系在头上。
张寻虽觉奇怪,但大殿内气氛肃穆,却未便多问。
出了喇嘛寺,张寻不禁奇道:“这红布带是干什么的?”
真怜有些兴奋,滔滔不绝地说道:“这叫‘朗格’,大活佛对他念经,施过咒语,谁戴上它,谁就会受到佛的保佑。
“‘朗格’一般给那些最虔诚的教徒。可那个喇嘛说除了爷爷和我之外,你是他见过的第三个汉人,而且刚才你已向佛跪拜过了。所以就答应给你一根,并亲自给你戴上。”
张寻问道:“他就是大活佛吗?”
“不是。大活佛到印度取经去了。
“别的喇嘛也出去云游去了,现在寺里只剩下他一个。”
“那么和‘朗格’挂在一起的那几根白绸又有什么用呢?”
“那叫‘哈达’是献给尊贵客人表示敬意的,我们可受不起。”
说话间,不知不觉两人离开了九寨沟。
此时已近黄昏,仙鸟开始归巢,夕阳把树木的影子拉得又细又长。
张寻与真怜在这样的背景之中,久久不愿道别。
终于真怜开口说道:“张寻哥哥,我一定等你……等我守满孝后,你到哪里,我就随你到哪里……”
她的意思是说,爷爷已将我托付给你,我的心早已就是你的了。
到时候即便你到天涯海角,我也会陪伴着你的。
而张寻并未理解真怜话中的深情,只是说道:“真怜妹妹你放心。
两年半后,不管怎样,我都会回来接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