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人生何处不相逢?
丁谓罢相逐出京师之后,满以为西京洛阳是他人生的归宿,谁知祸不单行,又有一件祸事爆发了,而且牵扯到他的身上,他的霉运还要继续走下去。
有个女道士叫刘德妙,经常出入丁谓的家,丁谓找她来,就是叫刘德妙托词太上老君,伪言因果报应、人间祸福,借以蛊惑人心。丁谓的三儿子丁玘是个好色之徒,见刘德妙颇有姿色,便与她眉来眼去,时间长了,两人便勾搭成奸,丁谓并没有发觉这件事。丁谓在家里供奉一座老君法像,每天夜晚,刘德妙在后花园设醮坛祭拜神灵。夜深人静的时候,丁玘便前往后花园,在醮坛旁同刘德妙做那苟且之事,两人成了一对露水夫妻。
雷允恭也经常到丁谓家里祈祷,认识了刘德妙。赵恒驾崩之后,他将刘德妙带进宫中谒见太后,装神弄鬼,向刘太后说一些宫中过去之事,而且每说必中。其实,这都是雷允恭从中捣鬼,所说之事都是雷允恭事先告诉她的。
刘太后不知雷允恭伙同刘德妙在捉弄她,见刘德妙每说必中,认为刘德妙是神仙,对她非常信任。刘德妙带一龟一蛇进宫,谎说是在谓家山一个深洞里发现的,是真武座前的龟蛇二将。丁谓又作龟蛇颂,说是混元皇帝赐给刘德妙的。
刘太后虽然不是一个很相信怪诞的人,但刘德妙、丁谓、雷允恭几个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不由得将信将疑起来。
丁谓的案子爆发后,刘太后便对刘德妙起了疑心,命人拘捕刘德妙,并对她严加刑讯。刘德妙受刑不过,招供说所有的一切,都是丁谓和雷允恭两人叫她这样做的,并还供出了与丁玘的奸情。
丁谓受到这件事的牵连,罪上加罪,再贬为崖州司户参军。他的儿子丁玘因奸情案,也一并除名,贬为庶民。
学士宋绶,奉旨草诏,前面几句话说:
无将之戒,旧典甚明,不道之辜,常刑罔赦。
朝野之人得知丁谓倒了,无不拍手称快,说这是天理昭昭,因果相报,丁谓终于遭到了报应。
最有讽刺意味的是,丁谓到崖州要经过寇准的贬所雷州,丁谓觉得同是天涯沦落人,想去见见寇准,岂知寇准的家丁们听说丁谓要从这里路过,早就摩拳擦掌要去整死他。寇准知道了这件事,派人拿只蒸羊堵在雷州边境送给丁谓了事,然后把家门一关,给家丁们放假,让他们尽情赌钱,直到丁谓走远才放家丁们出来。
当时的人为了这件事作了两句诗:
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
这两句诗广为流传,成为世人对人生观的一种警示。
第二年,寇准改为衡州司马,还未赴任便得了重病,他派人到洛阳取来通天玉带,沐浴更衣后,束带整冠,向北面再拜,然后叫仆人摆卧具,躺下后便悄然而逝。
寇准所带的通天玉带,是太宗皇帝所赐,上面嵌有夜明珠,黑夜里可以看见光亮,堪称至宝,寇准将这条玉带作了他的殉葬品。
寇准的灵柩运回西京洛阳,走到公安的时候,百姓们沿路祭奠,插竹焚纸。月余之后,这些枯竹都发芽生笋,人们便在这个地方建了一座庙宇,称为“竹林寇公祠”
丁谓在崖州三年,转徙雷州,五年之后迁道州,后以秘书监致仕,病死在光州。
乾兴元年(1022年)十月,安葬赵恒于永定陵,以天书殉葬,庙号真宗。
2、鱼头参政
刘太后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女人,也是一个很有魄力的女强人,垂帘听政不久,便提拔参政张智同平章事,召知河阳军张旻为枢密使。
刘太后提拔张旻为枢密使,颇有徇私之嫌。因为当年太宗皇帝命令时为襄王的赵恒将她赶出襄王府的时候,赵恒将她秘密地安置在张旻家里,一住就是十五年,赵恒登基之后,才将她接进宫。张旻有恩于刘太后。
枢密副使晏殊似乎不理解太后的心意,居然斗胆上言,说张旻没有什么功绩,也没有能力担此重任,大大地拂了太后的本意。当然,刘太后不能就凭晏殊向她上了这一本而对他怎么样,但从此以后,她记住了这个名字。
这一天,晏殊随太后到玉清昭应宫,家人送笏板迟到了一步,晏殊一怒之下,举起笏板打了家人几下,不小心折断了笏板。
晏殊惩罚家人虽然有些粗野,但这毕竟是家事,与朝政无关,而刘太后竟然以这件事为借口,将晏殊贬出京城,出知宣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刘太后实在是有些小心眼。
残年已过,改元天圣。
天圣元年(1023年)五月,议定皇后与皇帝执行相同的仪卫。
一天,刘太后突然找到参知政事鲁宗道,问他,唐朝的武则天这个人怎么样。
鲁宗道心直口快,随口答道:“武则天幽禁该即位的皇帝,改国号,几乎毁掉了唐朝的江山社稷,她是唐朝的罪人!”
刘太后听后默然无语,一脸落寞之态。
鲁宗道还多次对刘太后的行为提出规劝。
一天,小臣方仲弓想拍刘太后的马屁,请建刘氏七庙,大臣们都不敢提反对意见,唯独鲁宗道反问道:“如果刘氏建立七庙,那么陛下算怎么回事?”
刘太后无言以对,只好停止了这个议案。
还有一次,刘太后和皇帝赵祯同去孝慈寺,刘太后示意车夫,把自己的车子赶到赵祯的车子前面去,鲁宗道赶上前拦在刘太后的车前奏道:“夫死从子,天经地义,太后母仪天下,不可以乱大法,贻笑后世,这样会遭来世人非议的。”
刘太后忙命停车,让赵祯的车驾先行,自己跟随在后。
从此以后,刘太后身边的人都畏惮鲁宗道,称呼他做鱼头(鲁字上头为鱼字)参政。
还有曹利用,他自恃是勋旧,平时气焰嚣张,刘太后对他也有所忌惮,同他说话时,称呼他侍中的官称,而不叫他的名字。
这时冯拯也因病离职,朝廷又召王钦若进京为相。王钦若的专长是装神弄鬼,刘太后不怎么信这一套,因此,王钦若虽然重新入相,并没有什么作为,两年后病逝。
赵祯对王曾说:“朕看王钦若这个人做事,就是一个奸邪之徒。”
王曾见这个没有长大的皇帝竟有如此眼力,高兴地说:“入木三分,皇上圣鉴啊!”天圣六年(1028年),张知白、鲁宗道相继去世。刘太后敬两人是忠臣,亲临吊奠。张知白赐谥做文节,鲁宗道赐谥做简肃。宋史称刘太后为贤后,与这两件事有很大的关系。
张知白死后,曹利用举荐尚书左丞张士逊,入为同平章事。
3、王曾得罪了刘太后
曹利用有个侄儿叫曹汭,官居赵州兵马监押,平时仗着曹利用是朝中重臣,气焰嚣张,一次喝醉了酒,得意忘形,竟然身着黄色衣服,命人向他呼万岁。这可是谋逆之罪。
曹汭酒后称帝的事传到汴梁,立即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刘太后传谕,将曹汭锁拿进京,杖责而死。
内侍罗崇勋奏请太后,说曹汭是曹利用的侄儿,曹汭犯了谋逆之罪,曹利用罪责难逃。
刘太后立即命拘捕曹利用,召大臣议定对曹利用处罚。张士逊出班为曹利用辩护,说这件事是曹汭的不肖行为,与曹利用不相干。
刘太后听后非常不高兴,怒斥张士逊是因为感激曹利用的荐举之恩,有意包庇。
宰相王曾也站出来说话了,他赞成张士逊的意见,说这事与曹利用无涉,请太后明察,公平地审理这件案子。
刘太后奇怪地问:“你不是常说曹利用骄横无状吗?怎么又替他辩护呢?”
王曾奏对说,自己替曹利用辩护是就事论事。曹利用平时恃宠矜功,做事经常不按规矩办事,所以要奏请皇上,告诫他,使他知过改过。现在他的侄儿曹汭犯了谋逆罪,如果硬要将他牵连进来,说他也犯了谋逆之罪,自己实在是不敢苟同。如果真的这样,自己也成了借故行奸的小人。怎能逃得过太后和陛下的神明呢?
刘太后听了王曾的辩解,怒容顿减,夸赞王曾忠诚可嘉,但曹利用身为国家大臣,深受皇恩,曹汭犯了谋逆大罪,处曹利用一个治家不严的罪名,应该是恰当的。
王曾认为太后这个处理很公正。
于是,罢免曹利用枢密使,降为千牛卫将军,出知随州。张士逊也罢了职。
曹利用出京城之后,又因私贷官钱的罪案爆发,改判流放房州。曹利用气愤难当,走到襄阳驿,自缢而亡。
曹利用以澶州议和有功,而得到赵恒的恩宠,但他居功自傲,藐视宫中的太监,凡是皇上有所恩赐,他都一个人独享,在宫中与太监们结怨颇深,甚至连刘太后对他也有所忌惮,可见其气焰十分嚣张。虽然罪不致死,但遭此横祸也是咎由自取。
之后,朝廷命任吕夷简同平章事,夏竦、薛奎参知政事,姜遵、范雍、陈尧佐为枢密副使,王曾仍为宰相。
王曾以正色立朝,在丁谓、雷允恭大权在握的时候,他能巧妙地与之周旋,最终抓住机会,将两个奸佞逐出朝廷的中枢机构。
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他经常对太后的僭越行为进行规劝。
刘太后受册垂帘听政的时候,拟驾临大安殿,接受百官朝贺,王曾力言不可,说大安殿是皇上接受群臣朝拜的地方,刘太后不宜在那里接受百官朝贺。
刘太后做寿,又想在大安殿接受群臣拜贺,王曾再次谏止... -->>
1、人生何处不相逢?
丁谓罢相逐出京师之后,满以为西京洛阳是他人生的归宿,谁知祸不单行,又有一件祸事爆发了,而且牵扯到他的身上,他的霉运还要继续走下去。
有个女道士叫刘德妙,经常出入丁谓的家,丁谓找她来,就是叫刘德妙托词太上老君,伪言因果报应、人间祸福,借以蛊惑人心。丁谓的三儿子丁玘是个好色之徒,见刘德妙颇有姿色,便与她眉来眼去,时间长了,两人便勾搭成奸,丁谓并没有发觉这件事。丁谓在家里供奉一座老君法像,每天夜晚,刘德妙在后花园设醮坛祭拜神灵。夜深人静的时候,丁玘便前往后花园,在醮坛旁同刘德妙做那苟且之事,两人成了一对露水夫妻。
雷允恭也经常到丁谓家里祈祷,认识了刘德妙。赵恒驾崩之后,他将刘德妙带进宫中谒见太后,装神弄鬼,向刘太后说一些宫中过去之事,而且每说必中。其实,这都是雷允恭从中捣鬼,所说之事都是雷允恭事先告诉她的。
刘太后不知雷允恭伙同刘德妙在捉弄她,见刘德妙每说必中,认为刘德妙是神仙,对她非常信任。刘德妙带一龟一蛇进宫,谎说是在谓家山一个深洞里发现的,是真武座前的龟蛇二将。丁谓又作龟蛇颂,说是混元皇帝赐给刘德妙的。
刘太后虽然不是一个很相信怪诞的人,但刘德妙、丁谓、雷允恭几个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不由得将信将疑起来。
丁谓的案子爆发后,刘太后便对刘德妙起了疑心,命人拘捕刘德妙,并对她严加刑讯。刘德妙受刑不过,招供说所有的一切,都是丁谓和雷允恭两人叫她这样做的,并还供出了与丁玘的奸情。
丁谓受到这件事的牵连,罪上加罪,再贬为崖州司户参军。他的儿子丁玘因奸情案,也一并除名,贬为庶民。
学士宋绶,奉旨草诏,前面几句话说:
无将之戒,旧典甚明,不道之辜,常刑罔赦。
朝野之人得知丁谓倒了,无不拍手称快,说这是天理昭昭,因果相报,丁谓终于遭到了报应。
最有讽刺意味的是,丁谓到崖州要经过寇准的贬所雷州,丁谓觉得同是天涯沦落人,想去见见寇准,岂知寇准的家丁们听说丁谓要从这里路过,早就摩拳擦掌要去整死他。寇准知道了这件事,派人拿只蒸羊堵在雷州边境送给丁谓了事,然后把家门一关,给家丁们放假,让他们尽情赌钱,直到丁谓走远才放家丁们出来。
当时的人为了这件事作了两句诗:
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
这两句诗广为流传,成为世人对人生观的一种警示。
第二年,寇准改为衡州司马,还未赴任便得了重病,他派人到洛阳取来通天玉带,沐浴更衣后,束带整冠,向北面再拜,然后叫仆人摆卧具,躺下后便悄然而逝。
寇准所带的通天玉带,是太宗皇帝所赐,上面嵌有夜明珠,黑夜里可以看见光亮,堪称至宝,寇准将这条玉带作了他的殉葬品。
寇准的灵柩运回西京洛阳,走到公安的时候,百姓们沿路祭奠,插竹焚纸。月余之后,这些枯竹都发芽生笋,人们便在这个地方建了一座庙宇,称为“竹林寇公祠”
丁谓在崖州三年,转徙雷州,五年之后迁道州,后以秘书监致仕,病死在光州。
乾兴元年(1022年)十月,安葬赵恒于永定陵,以天书殉葬,庙号真宗。
2、鱼头参政
刘太后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女人,也是一个很有魄力的女强人,垂帘听政不久,便提拔参政张智同平章事,召知河阳军张旻为枢密使。
刘太后提拔张旻为枢密使,颇有徇私之嫌。因为当年太宗皇帝命令时为襄王的赵恒将她赶出襄王府的时候,赵恒将她秘密地安置在张旻家里,一住就是十五年,赵恒登基之后,才将她接进宫。张旻有恩于刘太后。
枢密副使晏殊似乎不理解太后的心意,居然斗胆上言,说张旻没有什么功绩,也没有能力担此重任,大大地拂了太后的本意。当然,刘太后不能就凭晏殊向她上了这一本而对他怎么样,但从此以后,她记住了这个名字。
这一天,晏殊随太后到玉清昭应宫,家人送笏板迟到了一步,晏殊一怒之下,举起笏板打了家人几下,不小心折断了笏板。
晏殊惩罚家人虽然有些粗野,但这毕竟是家事,与朝政无关,而刘太后竟然以这件事为借口,将晏殊贬出京城,出知宣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刘太后实在是有些小心眼。
残年已过,改元天圣。
天圣元年(1023年)五月,议定皇后与皇帝执行相同的仪卫。
一天,刘太后突然找到参知政事鲁宗道,问他,唐朝的武则天这个人怎么样。
鲁宗道心直口快,随口答道:“武则天幽禁该即位的皇帝,改国号,几乎毁掉了唐朝的江山社稷,她是唐朝的罪人!”
刘太后听后默然无语,一脸落寞之态。
鲁宗道还多次对刘太后的行为提出规劝。
一天,小臣方仲弓想拍刘太后的马屁,请建刘氏七庙,大臣们都不敢提反对意见,唯独鲁宗道反问道:“如果刘氏建立七庙,那么陛下算怎么回事?”
刘太后无言以对,只好停止了这个议案。
还有一次,刘太后和皇帝赵祯同去孝慈寺,刘太后示意车夫,把自己的车子赶到赵祯的车子前面去,鲁宗道赶上前拦在刘太后的车前奏道:“夫死从子,天经地义,太后母仪天下,不可以乱大法,贻笑后世,这样会遭来世人非议的。”
刘太后忙命停车,让赵祯的车驾先行,自己跟随在后。
从此以后,刘太后身边的人都畏惮鲁宗道,称呼他做鱼头(鲁字上头为鱼字)参政。
还有曹利用,他自恃是勋旧,平时气焰嚣张,刘太后对他也有所忌惮,同他说话时,称呼他侍中的官称,而不叫他的名字。
这时冯拯也因病离职,朝廷又召王钦若进京为相。王钦若的专长是装神弄鬼,刘太后不怎么信这一套,因此,王钦若虽然重新入相,并没有什么作为,两年后病逝。
赵祯对王曾说:“朕看王钦若这个人做事,就是一个奸邪之徒。”
王曾见这个没有长大的皇帝竟有如此眼力,高兴地说:“入木三分,皇上圣鉴啊!”天圣六年(1028年),张知白、鲁宗道相继去世。刘太后敬两人是忠臣,亲临吊奠。张知白赐谥做文节,鲁宗道赐谥做简肃。宋史称刘太后为贤后,与这两件事有很大的关系。
张知白死后,曹利用举荐尚书左丞张士逊,入为同平章事。
3、王曾得罪了刘太后
曹利用有个侄儿叫曹汭,官居赵州兵马监押,平时仗着曹利用是朝中重臣,气焰嚣张,一次喝醉了酒,得意忘形,竟然身着黄色衣服,命人向他呼万岁。这可是谋逆之罪。
曹汭酒后称帝的事传到汴梁,立即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刘太后传谕,将曹汭锁拿进京,杖责而死。
内侍罗崇勋奏请太后,说曹汭是曹利用的侄儿,曹汭犯了谋逆之罪,曹利用罪责难逃。
刘太后立即命拘捕曹利用,召大臣议定对曹利用处罚。张士逊出班为曹利用辩护,说这件事是曹汭的不肖行为,与曹利用不相干。
刘太后听后非常不高兴,怒斥张士逊是因为感激曹利用的荐举之恩,有意包庇。
宰相王曾也站出来说话了,他赞成张士逊的意见,说这事与曹利用无涉,请太后明察,公平地审理这件案子。
刘太后奇怪地问:“你不是常说曹利用骄横无状吗?怎么又替他辩护呢?”
王曾奏对说,自己替曹利用辩护是就事论事。曹利用平时恃宠矜功,做事经常不按规矩办事,所以要奏请皇上,告诫他,使他知过改过。现在他的侄儿曹汭犯了谋逆罪,如果硬要将他牵连进来,说他也犯了谋逆之罪,自己实在是不敢苟同。如果真的这样,自己也成了借故行奸的小人。怎能逃得过太后和陛下的神明呢?
刘太后听了王曾的辩解,怒容顿减,夸赞王曾忠诚可嘉,但曹利用身为国家大臣,深受皇恩,曹汭犯了谋逆大罪,处曹利用一个治家不严的罪名,应该是恰当的。
王曾认为太后这个处理很公正。
于是,罢免曹利用枢密使,降为千牛卫将军,出知随州。张士逊也罢了职。
曹利用出京城之后,又因私贷官钱的罪案爆发,改判流放房州。曹利用气愤难当,走到襄阳驿,自缢而亡。
曹利用以澶州议和有功,而得到赵恒的恩宠,但他居功自傲,藐视宫中的太监,凡是皇上有所恩赐,他都一个人独享,在宫中与太监们结怨颇深,甚至连刘太后对他也有所忌惮,可见其气焰十分嚣张。虽然罪不致死,但遭此横祸也是咎由自取。
之后,朝廷命任吕夷简同平章事,夏竦、薛奎参知政事,姜遵、范雍、陈尧佐为枢密副使,王曾仍为宰相。
王曾以正色立朝,在丁谓、雷允恭大权在握的时候,他能巧妙地与之周旋,最终抓住机会,将两个奸佞逐出朝廷的中枢机构。
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他经常对太后的僭越行为进行规劝。
刘太后受册垂帘听政的时候,拟驾临大安殿,接受百官朝贺,王曾力言不可,说大安殿是皇上接受群臣朝拜的地方,刘太后不宜在那里接受百官朝贺。
刘太后做寿,又想在大安殿接受群臣拜贺,王曾再次谏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